白蔹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突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药用白蔹
白蔹性味苦,微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白蔹的应用
治热*壅聚,痈疮初起,红肿硬痛者,可单用为末水调涂敷患处,或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煎内服,以消肿散结;
若疮痈脓成不溃者,亦可与苦参、天南星、皂角等制作膏药外贴,可促使其溃破排脓;
若疮疡溃后不敛,可与白及、络石藤共研细末,干撒疮口,以生肌敛疮,如白蔹散;
若治痰火郁结,痰核瘰疬,常与玄参、赤芍、大*等研末醋调,外敷患处,如白蔹散;或与*连、胡粉研末,油脂调敷患处,如白蔹膏;
治水火烫伤,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可与地榆等份为末外用;
若与白及、大*、冰片配伍,还可用于手足皲裂;
此外,本品尚具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作用,常与生地*或阿胶同用,治疗血热之咯血、吐血;单用捣烂外敷还可用于扭挫伤痛等。
白蔹临床用量一般为5~10g,用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本品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来源:零零医课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谨遵医嘱如侵权请电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