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甘草无论生用炙用,均能润肺止咳、调和药性,治各种咳喘及用于缓和药性峻猛药物的*烈之性等。说起来,甘草的使用还有一段来历呢。
从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位草药郎中,他总是很热心地为人治病。有一天,郎中外出给一位乡民治病未归,家里却来了许多求医的人。郎中妻子一看这么多人急等着丈夫治病,而丈夫一时又回不来,便暗自琢磨:丈夫替人看病,不就是那些草药嘛,一把一把的草药,一包一包地往外发放,我何不替他包点草药把这些求医的人打发了呢?她忽然想起灶前的地上有一大堆草棍,拿起来咬上一口,觉得甘甜怡口。于是,她就把这些小棍子切成小片,用纸一包一包地包好,发给了那些病人说:“这是我家郎中留下的药,你们赶快拿回去煎水喝吧。”
过了些日子,几个病愈的人特地登门来答谢郎中,说吃了他留下的药,病就好了。草药郎中一听就愣住了,而他的妻子却心中有数,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对他如此描述了一番,他才恍然大悟。草药郎中又急忙询问那几个人的病情,方知他们分别患了咽喉疼痛、中*肿胀之病。此后,草药郎中便在治疗咽喉肿痛和中*肿胀时,均使用这种“干草”。由于该草药味道甘甜,郎中便把它称作“甘草”,并一直沿用至今。
甘草名称:甘草类别:补益药拼音:GANCAO拉丁:RadixGlycyrrhizae别名: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药用部位:根及根茎药材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产地:内蒙古、山西、甘肃采收加工: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产者为佳,体重实,粉性足。春季产者体轻松发糠、粉性小。挖取根部和根茎,趁鲜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晒干。亦有将外面红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云:“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地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地名。”《本草图经》云:“今陕西河东洲郡有之。”《本草品汇精要》云:“山西隆庆州者最胜。”现今甘草主产内蒙古,称“西甘草”东北及河北、山西等产称“东甘草”。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物*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禁忌: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中药的故事[橘皮]
中药的故事[春砂仁]
中药的故事[丁香]
每日记一味中药:何首乌
中药的故事[红楼药事]
中药的故事[白芍]
中药的故事[鸡头实]
中药的故事[鸡矢藤]
中药的故事[鸡骨草]
中药的故事[鸡骨常山]
中药的故事[鸡血藤]
中药的故事[鸡之药](一)
中药的故事[丁香]
中药的故事[徐长卿]
中药的故事[金银花]
中药的故事[决明子]
中药的故事[大*]
中药的故事[“狗”药]
中药的故事[了哥王]:紫金鞭,地棉皮、山豆了、九信草
中药的故事[六神丸]
中药的故事[龙眼]
中药的故事[驴皮胶]
中药的故事[马勃]
中药的故事[马齿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