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华佗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华佗尝了这棵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平常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一天深夜,华佗正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有女子哭声。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走出去,却不见人影,只见那棵芍药。华佗心里一动:难道它就是刚才哭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又回屋看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又听见那女子的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华佗觉得奇怪,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刚才发生的事给她描述了一遍。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镇痛、滋补、调经的效果。
白芍名称:白芍类别:补益药拼音:BAISHAO拉丁:RadixPaeoniaeAlba别名:金芍药、白芍药药用部位:根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栽培要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怕涝,以阳光充足、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最为适宜,忌连作。用种子或分根繁殖。产地:浙江、安徽、四川采收加工:夏、秋两季采挖。除去头尾及须根,洗净,刮去外皮,放入沸水中煮至无硬心,赶快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地道沿革: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云:“今生白山、蒋山、茅山最好。”《本草品汇精要》首次将赤白芍分为专条记述,并以泽州、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海盐、杭越为首地。《药物出产辨》云:“产浙江杭州为杭芍。”与现代白芍道地产区相同。一般也认为杭白芍的质量最佳,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性味归经:微寒;苦、酸、甘;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虚寒证不宜单用。
中药的故事[鸡血藤]
中药的故事[鸡之药](一)
中药的故事[丁香]
中药的故事[徐长卿]
中药的故事[金银花]
中药的故事[决明子]
中药的故事[大*]
中药的故事[“狗”药]
中药的故事[了哥王]:紫金鞭,地棉皮、山豆了、九信草
中药的故事[六神丸]
中药的故事[龙眼]
中药的故事[驴皮胶]
中药的故事[马勃]
中药的故事[马齿苋]
中药的故事[鸡头实]
中药的故事[鸡矢藤]
中药的故事[鸡骨草]
中药的故事[鸡骨常山]
中药的故事[鸡血藤]
中药的故事[鸡之药](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