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拿到中药方子后,中药应该怎样熬才是正确的
TUhjnbcbe - 2020/11/9 17:48:00
很多人拿到中药方子后,煎完服用一段时间并无效果,就觉得是药材不好,或者药方不对,其实不然。就现在情况而言,正确煎药可能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目前中医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得到大力推广与肯定,且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让更多的人能借以对症下药。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医患者而言,如何煎药可能并不知道。但唯一不足的是中药治疗的过程会比较漫长。中药不仅味道非常的苦,很难下咽,那么大家知道中药在制作重要的过程中究竟要怎样熬呢,有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吗。煎药前的准备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中药怎么熬,煎中药正确处理方法

1、煎药最重要的就是容器的选择,因为如果容器选择不正确,药效也会达到不同的效果,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如果选择随意的锅直接使用的话,会很容易导致药效和其他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出现一些其他化学的反应,这样可能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

2、在熬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一些药材已经出现了发霉的情况,这样的要及时的丢出去,否则和药物混合在一起很容易导致病情更加的严重。在熬中药之前可以用温水慢慢的浸泡20~30分钟,在全部都浸透之后再去熬,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药效尽快的散发出来。

3、如果家里的自来水是非常干净的,没有太过于严重的污染的话,使用自来水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把上一次煮中药的水或者是隔夜的水用来煮中药都是不可以的,水的量最好可以保持在药的表面,但是没过的水面不可以太多,大概在3~5厘米就可以了。

4、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5、煮药的时间也不可以太长,否则药物的药效也会受到影响,一般再剪2~3次之后,就能够剪出中药中含有的80%~90%的重要成分,在刚刚大火煮完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过滤出一些杂物,然后再去分开依次服用。

6、煎药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可以选择分开不同的包装,每次在煎药的时候拿一个小包装,这样的方法会更加的方便一些,如果中药中还有的药材淀粉含量太高的话,一定要防止在前煮的时候会直接糊在锅底。在煎药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分为不同的次数去煎的话,在包药物的时候可以利用纯棉的一些纱布。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更多的医生会告诉你需要温服,不可以使用任何的手段,自然的凉到适合的温度之后喝下,中药是很苦的可以在吃完药之后吃一些糖果会更好一些。

7、煎药量:儿童每剂50-毫升。成人每剂-毫升。

8、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1、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

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2、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2)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3)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4)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5)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6)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7)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精彩文章推荐

为何在手腕按会就知道病人得什么病?中医大显神威:清肺排*汤!大病将愈的征兆,何为暝眩反应?面部望诊七诀歌:目下青黑定有痰!中医特色疗法

腹诊如何诊断疾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到中药方子后,中药应该怎样熬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