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史有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谁不知道中华文明史上下年!No,No,西方学者摇头晃脑,满脸讥讽的说:"不对,不对,只有年。你们那三皇五帝就是胡扯!夏朝更是吹牛,至于商朝压根儿就没有。”
凭什么外国学者把中国文明史生生抹去了两千年?他们说的也似乎有点道理,因为你们没有那两千年的文字记载,所以不算数,他们也是绝不会承认的。外国学者认为:从西周算起,中华文明史满打满算年。事情会有转机吗?
一次伟大的生病
清光绪年间国子监主管王懿荣,患了疟疾。医生给他开的中药当中有一味药叫龙骨。是龙的骨头吗?这让王懿荣十分好奇,他翻看药渣,发现类似骨头、龟壳的中药片,上面有一些形似文字的图案,敏锐的王懿荣猜测上面的图案可能是古文字。
王懿荣大为惊奇,于是派人到同仁堂将该店所有有图案的龙骨都买了过来。此后,凡是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王懿荣都把悉数购买过来。最后总共购得片左右。王懿荣成为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他生的这场病,真是一场伟大的病。王懿荣还是个大英雄。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王懿荣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担任团练大臣,率领将士殊死抵抗,寡不敌众,北京城陷落后,投井殉国。
王懿荣收藏的龙骨
一个心眼灵活的剃头匠
那么这些龟甲和兽骨片是从哪里来的?最早发现这些龟甲和兽骨的是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他们挖地建房的时候,挖出了一些乌龟壳和骨头,大多数人就随手丢弃了,头脑灵活的剃头匠李成却把这些骨片卖到药店里面。因为龟甲是一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中药。此时,山东古董商人范寿轩,到河南安阳收古董。范寿轩问李成:“有没有带字的古董?”因为当时金石之学大盛,凡古物刻有铭文的,都值钱。李诚大喜,连声说:“有,有。”于是把自己搜集到的有文字的甲骨给范寿轩看。范寿轩并不认识龟甲和兽骨上面的文字,怕上当,所以当时没有收购。难道,中国要错过甲骨文了吗?
一次非同寻常的访友
当年冬天,范寿轩拜访天津的好友王襄,说起在安阳小屯村见过刻字的龟甲一事。在座的书法家孟定生听说此事,心中一动,认定是古代的简书。于是敦促范寿轩,赶紧去收购。年,范寿轩带着所购河南安阳的甲骨来到天津。这是埋藏在地底下的甲骨文首次与中国学者的见面。孟定生的财力不够,所以买得不多。范寿轩把所余的龙骨全卖给了王懿荣。
孟定生、王襄将甲骨上面的文字印下来记录整理。经研究,认定是古人雕刻的文字,并琢磨出有些文字的意思。孟定生把这些文字编纂成册。共整理16册,个字。
孟定生成为中国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有远见的文学家
前面说到王懿荣投井殉国。他所收藏的甲骨,最后为《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购得。刘鹗年将从王懿荣处购物得的旧藏,以及从其他途径收购的甲骨,一共多片,加以整理。精选了一千余片,墨拓石印,取名《铁云藏龟》,为甲骨文著作第一大作。甲骨文从此开始广为人知,甲骨学也开始在在学术界成为热门话题。
刘鹗
破解惊天秘密
后来四位考古大家郭沫若、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以郭沫若的成就最大。郭沫若被老蒋通缉,流亡日本的十年时光就用来研究甲骨文。十年来,每每吃饭的时候,郭沫若都会把骨片放在饭桌上让家人辨认,每每出门碰到一个人就拽着别人问:“这骨片上可能是什么字?”就这样十年痴迷的研究,郭沫若全面破解了甲骨文的秘密。甲骨文是中国商朝的文字。甲骨文所记述的是商朝近年的历史。所涉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天文、历法、生育、医学、占卜、祭祀等方方面面。这些文字的内容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国力强大的大商朝。
甲骨文的超越时代
从年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考古专家对殷墟的甲骨进行了多次的发掘,先后挖出骨片十万余片,整理甲骨文字四千六百多字。甲骨文的造字系统非常的完备,包含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字形虽与现代不同,但造字的理念是一样的。多年前,商朝创造的文字竟如此先进,会是现代人穿越过去干的吗?
破译甲骨秘密
中国历史长了年
殷墟甲骨文的出土,让所谓的西方学者啪啪打脸了。我大中华不仅有商朝,而且商朝的文化还非常灿烂。可是他们非常无耻的说:“中国历史还是没有年,加上商朝也只有3年。”
是这样的吗?文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商朝的文字体系如此完备,可见此前文字早有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半坡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灿烂。至于西方学者不承认那年,你爱承认不承认。中华年文明史是毋庸置疑的,不承认也没用。
所谓专家,闭嘴吧!
编者按:新高考重历史,本号的文章,深挖史实,严谨认真,更风趣幽默,浅显易懂。小学生读会爱上历史,中学生读利于中高考,广大家长读可以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