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养生的中药很多,药食同源,其实很多食材也是中药。女性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以及经孕胎产,气血不足很常见。现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补气养血的药材。
补气中药
人参
人参大补元气,是最重要、最名贵的中药之一。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自汗;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气血亏虚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都可以使用。
一般用量3-9g,炖时要用慢火煮沸1小时以上,以便把人参有效成分煎出,保证疗效。若酒浸,将人参切碎,放入米酒内浸泡,1个月后饮服,每次2汤匙,每日2次。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和吃白萝卜,以免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
党参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血虚萎黄,头晕心慌者使用。
若酒浸,将党参切碎,浸于0.5kg米酒或白酒中,1个月服用,每次2汤匙,每日3次,若水煎,每次9-15g,内服。
山药
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强筋骨、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也用于肾气亏耗所致的早泄遗精、腰膝酸软,下肢无力。中国人吃山药的历史已经有多年。
补血中药
当归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症。对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效果好。煎服,5-15g。
阿胶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用于吐血、便血、崩漏、流产、产后血虚等。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尤为适宜。用量5-15g,入汤剂宜炸化冲服。本品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慎用。
龙眼肉
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安神智。用于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病后或产后体虚。龙眼肉吃多了容易生湿热,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既桂圆肉。一般用量15-25g,大剂量30-60g。
熟地黄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肾阴不足的潮热、盗汗、遗精早泄、消渴;精血亏虚的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
水煎,每次用量10-30g。如果酒浸,浸于米酒或白酒中,20日后可服用,每次2汤匙,1日2次。忌与萝卜、葱白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