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夏天,因为夏天来了,就可以吃很多很多的西瓜啦。
西瓜是含水量最多的水果,一个西瓜的含水量可以达到90%-95%,是炎炎夏日补水解暑的利器。
最初喜欢吃西瓜,除了因为其香甜多汁外,还带有一点点偷懒的成分。你看,圆滚滚的大西瓜,只要足够新鲜,往往刀尖刚插入表皮,整个西瓜就“咔咔咔”地自动裂开,瓜香四溢。迫不及待地将西瓜掰成两半,直接上勺子挖着吃,不费过多力气,就可以吃到沁入心脾的美味,随着清凉西瓜的落肚,所有的炎热酷暑顿时烟消云散。
比起吃葡萄时需要费劲地剥掉外皮,吃西瓜可是省事多了。西瓜,真是专门为我这种急性子的懒人“量身定做”的。难怪猪八戒也最喜欢吃西瓜。
西瓜,一般在每年的6-9月上市,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西瓜看上去粗犷豪放,没有葡萄和荔枝的钟灵毓秀,可它也不是一介“莽夫”,还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01西瓜落户时间的争议
西瓜,顾名思义,就是“西域的瓜”,所以,它是一种外来水果。世界上有关西瓜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距今多年前的古埃及。
可是,西瓜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引进我国中原及长江流域的,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说,西瓜自西汉的时候就已经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了。可是,作为一种受民众欢迎的水果,在南宋以前的诗词作品中,都没有出现过“西瓜”这个东东。连唐代最会享受的“诗仙”李白、北宋的“大吃货”苏东坡,也没有提到过“西瓜”这种水果。那也不能怪人家李白和苏东坡不会写西瓜,因为很可能那个时候,人家根本就没见过西瓜这个玩意。
“西瓜”这个词,在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明确文字记载的,是在五代胡峤所写的《陷虏记》中(见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卷七十三·四夷附录第二》):
“.….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的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胡峤,是五代后晋时期同州郃阳县令,他作为宣武军节度使萧翰的掌书记,一起前往契丹(辽国),无奈虏居契丹七年,于后周广顺三年(年)才逃了回来。他将自己在契丹七年的见闻,写成了《陷虏记》。
不过,胡峤在书中只是说,契丹的西瓜种子是从回纥那里得来的,他在契丹的时候,才第一次吃到西瓜这种水果,但并没有说将西瓜的种子带回中原。本来嘛,逃亡的时候,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有心思顺个西瓜种子回来!
虽然宋史学家孔宪易先生曾经指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疑似出现了街边小商贩“售卖西瓜”的场景。但是,也有史学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那些看似像“西瓜”的东西,其实是“冬瓜”,或者是“麻饼”。
《清明上河图》中疑似出现西瓜(画圈)现在普遍认可的,最早将西瓜种子引进中原和长江流域的人,是南宋时期的洪皓。他在《松漠纪闻》这本书中,详细描写了西瓜的外形和味道,尤其提到了,他将西瓜种子带回南宋,进行了种植:
西瓜形如匾蒲而圆,色极青翠,经岁则变黄。其瓞(dié)类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五代史·四夷附录》云:“以牛粪覆棚种之。”予携以归,今禁圃乡囿皆有。
洪皓是在南宋建炎三年(年)出使的金国,之后在金国待了十几年,绍兴十二年(年)遇到大赦,才被允许还乡。自那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中,有关西瓜的描述也渐渐多了起来,西瓜,也成了夏天的消暑佳品。
02西瓜的文化风韵
南宋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在其一首《西瓜园》中,就向大家普及了,西瓜比较适合在沙地上种植。
《西瓜园》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huò)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诗中的一句“年来处处食西瓜”,说明西瓜在南宋时期,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时令水果了,而且价格也不会像杨梅、荔枝那样金贵,因为每家每户只要想吃,都可以吃到。根据范成大的描述,当时的西瓜其实和我们现在吃到的西瓜不太一样,“形模濩(huò)落淡如水”,说明当时刚引进栽培的西瓜品种,味道并不甘甜,而是像水一样,比较清淡。
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也作有《西瓜吟》一首:
《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就充分表明,当时文天祥吃的西瓜,普遍是红籽、黄瓤的,这和我们现在通常所见到的黑籽、红瓤的西瓜可谓是大相径庭。只能说,当时早期的西瓜品种就是如此。
而到了明代,果肉为红色的西瓜才成为了主流,也就有了瞿佑的这首《红瓤瓜》:
《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曦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溪女洗花新染色,山翁练药旧传方。宾筵满把瑛盘饫,雪藕调冰信有光。
红绿相间,是不是很能代表夏日里热情奔放的景象?
到了清代,西瓜的品种得到了很大的改良,味道也逐渐变得分外甘甜。
《咏西瓜》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tūn)顾渚茶。
纪晓岚这首《咏西瓜》中的西瓜品种,来自于“伊州”,就是新疆的哈密县。纪晓岚认为,冰镇过的西瓜,其冰凉甘甜的口感,是冰雪和蜂蜜都比不上的,比喝有名的顾渚茶还要解渴。可见,到清代的时候,由新疆引进过来的西瓜品种,其味道已经比南宋时期要香甜得多。
西瓜除了因为味道甘美,而被文人雅客们争相咏唱以外,也被民间艺人做成了精致的工艺品。西瓜灯,就是其中一种。
西瓜灯,是浙江平湖一带的地方传统特色工艺,年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平湖自古就是盛产西瓜的地方。据说,早在明嘉靖年间(年-年),平湖的西瓜由于汁多爽口、口感上佳,就被列为朝廷贡品。
据平湖西瓜灯雕刻传承人李周杰介绍,西瓜灯用料讲究,从皮质上来说,颜色要深,不能太脆,个头要适中、圆润。
西瓜灯的制作,是在西瓜顶部开一个小口,将西瓜瓤挖出,再通过使用绘、刻、挑、镂、刮五种工艺,在瓜皮上打造出山水、动物、人物、花卉等多种精美的图案,然后,再在西瓜内放置蜡烛或者是灯泡,灯光会透过半透明的瓜皮照射出来,绿色的瓜皮与淡黄色的灯光交相辉映,突出展现了“光、形、声、色、动”的独特灯彩艺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年,平湖的西瓜灯,登上了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为晚会现场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柔美风韵。
平湖西瓜灯在央视中秋晚会上西瓜虽然消暑解渴,但也性寒生冷,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专门提到:
“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所以,西瓜不能多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不过,西瓜确实也可以作为药用,有降火的功效。
洪皓在《松漠纪闻》中,就提到过,有人眼睛有红肿之类的毛病,将西瓜暴晒,制成西瓜干后服用,眼睛就好了。
鄱阳有久苦目疾者,曝干服之而愈,盖其性冷故也。
西瓜的皮,也是一味降火的中药。《本草纲目》中有说,“口、舌、唇内生疮,烧研噙之”,意思就是说,如果口腔、舌头、嘴唇上生疮了,可以将西瓜皮烧焙后研磨成粉末,含在嘴里就可以了。现在使用的西瓜霜喷雾,想必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03西瓜皮可美容、可做菜
西瓜全身都是宝,大家吃完了红红的西瓜瓤,可千万不要把西瓜皮丢了,因为西瓜皮不但可以美容美白,还可以做成爽口的菜肴。
(1)西瓜皮美白
吃完西瓜后剩下的白色部分,可是美容美白的绝好材料。如果偷懒的话,可以直接在啃完西瓜后,拿剩余的白色西瓜皮来擦脸。西瓜皮白色的部分,柔软多汁,可以一边擦脸、一边用西瓜皮按摩脸部肌肤,之后再用清水洗净,一个夏天下来,有美白嫩肤的效果,尤其可以淡化脸部的色斑。
如果不怕麻烦的话,则可以将西瓜皮白色的部分切成薄片,像敷黄瓜面膜那样,一片一片地敷在脸上,重点敷在有色斑的部分。
(2)清炒西瓜皮
西瓜皮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自然也可以做成一道夏季时令菜。
先将西瓜皮的外表层的绿皮削掉,并且用刀将吃剩下的红色西瓜瓤削掉,清水洗净;将洗好的西瓜皮切成细条状或者是薄片,加入食盐,搅拌均匀,腌渍10-15分钟。待腌渍出水后,捏掉西瓜皮中多余的水分,捞出;
锅里加食用油,烧热,先加入拍好的大蒜,爆香,喜欢吃辣的也可以一起放入干辣椒;将控干水分的西瓜皮倒入锅内,爆炒,加入适量的醋、糖等调料,也可以撒入一些枸杞,几分钟后,就可以出锅了。这样一盘酸酸甜甜的糖醋西瓜皮,放凉了以后再食用,口感更加舒爽清脆,是炎炎夏日里一道解暑开胃的佳肴。
结束语
没有品尝过西瓜的夏天,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夏天。
虽然依靠大棚温室栽培,三九严寒里也能吃上西瓜,但是,在酷热的盛夏时节,伴着阵阵知了蝉鸣,大快朵颐地啃着冰镇西瓜,是夏天才能享受到的别样乐趣。
(注:本文由[
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