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仁日报
年仲秋,天气依然像刚过的夏季那么炎热。江口县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名党员干部分赴全县各地,县妇幼保健院16名医生,也像一团团烈火,被派驻闵孝镇双屯村,帮扶户贫困户,每个妇幼医生帮扶7人。
1冲刺阶段,帮扶干部到帮扶户家走访的次数更多更密切,有些帮扶户对干部的到来十分抵触,最初都没给好脸色。
这天晌午时分,刘远奎、龙欢、沈吉成一行三人来到太极山组,给谢忠进家送来电磁炉等生活电器。谢忠进50来岁,单身汉,家徒四壁。刘远奎们来到的时候,他家房门紧闭。
刘远奎一连敲了好几下门都不见开,便加重了声音。门终于打开,却见睡眼惺忪的谢忠进手舞菜刀朝自己头上劈来,嘴里恶狠狠地骂道:“敲!敲!敲哪样子敲?我晌午瞌睡都睡不落觉!”
这阵仗可把刘远奎们吓了一大跳。沈吉成大喝一声:“谢忠进,你要干什么?赶快把刀放下!”
谢忠进看了看,除了刘远奎几人外,门口还摆放着不少东西,立即把刀放进厨房:“你们经常来我家摸底,都把我搞烦了。”
刘远奎道:“正因为你没得,需要了解你有哪些需求,帮你想办法啊。”
几人一起搬东西,谢忠进脸色好看多了。
沈吉成趁势说:“老谢啊,一个人怕就怕不立志,光靠别人送是发不了财的。你一个大男人,青天白日的,不去地里干活却在家睡懒觉,这样是致不了富的!”
谢忠进也说:“沈医生讲得对,那种得过且过的生活,从今天起到头了。”
刘远奎说:“国家政策好,就是希望你实实在在脱贫致富,像别人那样也讨房媳妇,过安逸日子。你看你还动刀动枪的,要是我没避开,受伤了,你这辈子也就完了。”
谢忠进道:“我粗鲁了,对不住刘医生!今后,你们看我的吧……”
2观音塘离双屯村委会很近,房屋却破败不堪,来往的是泥泞小路,热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妇幼保健院从办公经费里挤出15万元,不光修了通组路,还修通了联户路。
寨上的张应光是个哑残,时不时要拿棍棒殴打年迈的母亲。他本有兄弟三人,都是贫困户,大哥已经去世。又一次殴打母亲时,见了闻讯赶来的帮扶干部周红卫医生和第一书记李芝,感觉他们是来教训自己的,就到厨房拿起菜刀“咿里哇啦”吼叫着追出来。周红卫躲闪不及,脚被门枋卡住,疼了三个多月。
忍着疼痛,周红卫与李芝连比带划着教育哑巴,要他尊敬母亲。哑巴不会说话,却会花钱,花完了低保款,又盯上了别人的荷包。大嫂梁运芬取到钱后,总要分一半给他,也要比划着教育说,国家政策好,给了低保,但不能光靠这点钱过日子,还带着哑巴到村里的合作社劳动,又挣到一份钱,哑巴才改了粗暴对待母亲的行为。
后来,梁运芬经易地扶贫搬迁到江口县凯德街道梵瑞社区,还被推选为副支书。
年5月20日,一场特大洪水袭击双屯村,冲毁堤坝,千亩大坝变成了一片泽国。洪水退却,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宴齐伦与双屯村青年知识分子汤亚军开着车,评估了灾情。
老麻坪在一座高山上,从村委会出发,车开到下乡组,就得一直爬山。山路十分狭窄,车开到半山腰时,见前方道路被冲垮,宴齐伦以为他们的越野车能开过去,便小心翼翼继续朝上开。越往上开,越发现路基已被洪水冲空,稍不慎,就会连人带车坠入几十米的悬崖下,急忙停下。汤亚军急忙打电话给村里叫来村民,才奋力将车拉离了险境。
“我以为我们的命就交待到这里了!”宴齐伦心有余悸地说。
从双屯村委会到太极山村民组有6千米远,县妇幼保健院的帮扶干部刚入驻时,这里的村民赶场卖山货买农资,山外的人来这里走亲戚或办事,都得走小路。
欧锦萍、沈吉成、刘远奎结伴去太极山走访。刘远奎原来在乡下工作,到农家出诊是常事,乡村工作经验很丰富。他把本来走在前头的欧锦萍叫到身后,自己捡了根长木棍走在前面,边走边用木棍搅动两边的茅草。几人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条蛇一圈一圈盘在小路上,刘远奎用棍子刨开茅草,蛇脖子就朝他猛冲过来,嘴里伸出血红信子,像一把红色的软剪刀蠕动不停。刘远奎利索地用棍子把蛇赶开,胆战心惊走过蛇藏身地好远,欧锦萍的胸口都还怦怦直跳。
有了这次遇蛇的经历,妇幼保健院的帮扶干部下组时手里随时都拿着一根棍子,泥路上防滑,小路上打露水、赶蛇。于是他们更渴望加快进度,早一点修通这条路,而这也是太极山上的村民盼了多年的路啊!
当年秋天,通往太极山的路终于修好,并作了硬化,祖祖辈辈盼了许多年的道路终于变成了和城里人走的一样的水泥路,村民们真是高兴无比。年1月,一场凝冻仿佛冻僵了地球,担心贫困户一时灶上无米无油,屋内无火取暖,刘远奎、沈吉成、欧锦萍就脚绑稻草,腰捆稻草,一手拄拐杖,一手拧着水果、肉之类的礼品,去到各家各户走访。后来三人把雪天在太极山艰难前行的图片发进朋友圈,朋友都点赞不已,还说他们“兴致高”,如此天气竟也去高山野岭“郊游”。
3欧锦萍本来只有6户帮扶名单,少一个帮扶名单就少一份任务,心里还暗喜了半天。舒建红也打趣说,真羡慕欧医生要少一份任务。到任第一天,村里的帮扶工作动员会一结束,包组干部廖乔平就请欧锦萍给帮扶户杨秀光家那张表格的后面一栏签个字。欧锦萍满心疑惑地一签完,廖乔平就说:“欧医生,你签了这个名,这个帮扶户就是你的了。”
欧锦萍叹了口气,刚刚滋生的那点小喜荡然无存了。
廖乔平最后又说:“我带你去他家走访一次吧,就在双屯村生态移民安置街上,很近,往后你就得个人走访了。”
从双屯村委会出发,双屯村生态移民安置街果然相隔不远,也像模像样有一条街道,而它可能是整个双屯村村民住房最漂亮整洁的了。背靠钟峰寺的生态移民安置点,面朝双屯村千亩大坝,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将其隔成两半,全是三楼或两楼一底的砖混结构建筑,白白的墙,板栗色的木大门,洁净的窗户,排排而列。街面水泥硬化,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搬迁到这里的安置户,每家一栋楼,杨秀光家就在街后排中间。第一次上门,欧锦萍就了解到一个基本信息:杨秀光70岁出头,妻子患哮喘病多年,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夫妇俩与20多岁的小儿子一起生活。
这一天晚上10点过,欧锦萍从双屯村开完研判会才回到县城的家就接到电话,说杨秀光老伴从楼上摔下,医院,又没有钱,医生都不太敢收,小儿子只好向她求助。医院,与医生进行沟通,并垫付了医疗费,医院。经过检查,老人并无大碍,欧锦萍和老人的小儿子才放心下来。
4秋季的夜晚,观音塘村民组正在举行一场院坝会,由县妇幼保健院的舒建红医生向大家宣讲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只见舒建红的帮扶户梁德权挥舞着板凳一身酒气四溢地边走边骂:“帮扶,帮扶!要真帮扶我们,就给我分一个婆娘来!”
第二天下午,舒建红就来到梁家——说不怕梁德权发酒疯或打或骂是假的,但帮扶工作还得做,她坚信梁德权不是神经病。
舒建红一进院门,梁德权就看到了她,虽没拿板凳砸来,却也没搬凳子让她坐。舒建红说:“老梁,听说你修过铁路,也是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人,昨晚咋那样冒失呢?”
听到舒建红知道自己修过铁路,还赞美那是自己为国家建设作贡献,梁德权眼睛亮了一下,兴致也来了,随手拖了条四脚木凳,用衣袖擦了一擦,摆在板壁前,请舒医生落座。
“是的,我修过铁路,还受过伤,做过开颅手术,被定为四级伤残,现在隔一两年,医院检查……”梁德权激动地数起他的修路岁月。梁德权和舒建红年纪差不多大,见他的修路故事得到舒建红那样的认真倾听,就觉得找到了一个了解他光荣经历的知音。
梁德权与兄弟一家合住一栋破烂房屋,两家却关系不睦,经常为房产争吵。舒建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说:“你一个人住不了多宽,政府会通过‘五改一化一维’修整好你的房屋,不会再像现在这样风来漏风,雨来漏雨。你兄弟的孩子也是你的亲人,你让一点,他们逢年过节会给你打一壶酒,买一条烟来孝敬你。你万一有个三病两痛需要照料时,自家侄儿比外人还是好喊些。”
经过舒建红的劝导,梁德权再不与兄弟争东争西了。
见梁德权家里没油没米了,舒建红偶尔会给他带一壶油带几袋米来。梁德权爱喝酒,舒建红有时也给他带几瓶酒来。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舒建红的认真倾听和真诚鼓励,感动了梁德权,他把自家的荒山种上山魔芋和黄精,赚了几万块钱。他去河里摸到几条鱼,或者做了点好吃的饭菜,要么打电话给舒建红,要么直接到村里来邀请。
“舒医生,早上我到小河里摸了几条鱼,晚上到我家来尝一尝豆腐煮河鱼啊!”
“舒医生,今晚的饭我给你一起煮了的,干竹笋炖腊猪脚,一定要来我家吃啊!”
一年过后的夏天,在一次脱贫攻坚大会上,梁德权主动登上讲台,拿着麦克风对群众说:“开始我对干部来搞脱贫攻坚很抵触,人家舒医生硬是不嫌我家穷,不嫌我家脏,给我讲道理,劝我兄弟和睦,给我找致富门路,帮我打扫卫生,我才知道,他们的帮扶是货真价实的。舒医生不光治了我的穷病,还治好了我的心病。”说着说着,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许多受到帮扶的贫困户,联想到帮扶干部抛家舍业地来对他们真心帮扶,都有同感,一时间,会场上唏嘘声此起彼伏。
并不是每个获得帮扶的人都转化得令人愉快,也有如整茄子油盐不进的角色。
蒋秀华就是这样的一位,称得上是帮扶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不缴医保,舒建红只好给他代缴;家里没米没油了,舒建红给送米送油来;驻村工作队辛辛苦苦在外墙上绘好的彩绘,他找来墨汁,把它们泼得一塌糊涂……
蒋秀华原本不懒不笨,有家有室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自打与妻子离异之后,他情感上受到打击,性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亲生女儿考上大学,到蒋秀华这里来拿户口本去报名,蒋秀华就逼迫女儿先给2万元钱。舒建红劝他:“她可是你亲生女儿啊,她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你脸上也有光。你还应该给她缴点学费,付些生活费;她来拿个户口本报名,你怎好意思要钱,这话怎么就讲得出口呢?”
舒建红帮扶蒋秀华,也像鼓励其他人那样鼓励他自立自强。用国家1.5万元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修缮整改了住房,硬化了地面,改了厨房卫生间,买了新棉被,蒋秀华的生活转入了正轨。日渐好起来的生活让他动了心,兴致勃勃地贷了一万元精扶贷,养了4头牛。舒建红心里暗暗高兴,心说人啊,就算是石头,也会软化改变的。
可才养了几个月,蒋秀华觉得一天放牛收牛,生活枯燥乏味,就把牛全部卖掉,换回一辆摩托车。
蒋秀华对舒建红说:“这牛你们自己拿钱来养吧。”
“养得好好的,你怎么这样说呢?”
“我有神经炎,干不了这活了。”
舒建红说:“我是医生,你那个神经炎是世间最轻微的病,根本不影响劳动生产,这个理由不充分不可信。”
蒋秀华双手一摊,说:“这牛我是真不养了,我要到广州去当保安,每个月还有多块钱的收入,比养牛强多了。”
舒建红无奈地说:“不论你是在家养牛,还是在外面当保安,都要上心点,才不被人家嫌,别人才觉得你有志气,你的人生也才有价值。”
舒建红也曾想过,帮扶工作要留痕,每件事情尽量拍几张照片。可她觉得搞帮扶工作和行医是一样的,要医德要医心。
有一天,回到县妇幼保健院的舒建红正在全神贯注地给一个病患做手术,电话“嘟嘟嘟”地响了,待手术结束回拨过去,却是县纪委打来的,说有人把她告了,就是她的脱贫攻坚帮扶户蒋秀华,理由是他家什么帮扶政策都没享受到。
舒建红翻出蒋秀华家房屋改善前后的照片、帮扶干部给添置的家电家具照片、她本人代缴的医保费用等,并一股脑儿发到纪委,纪委又到实地察看了一番,才发现又是一个帮扶干部被冤枉的情形……
5“同志,你怎么扣我块呢?”“我几时扣了你块?”“人家那个同志给他的帮扶户每家都是块,我咋就只得块呢?那块钱不是被你扣了吗?”……
像这样的对话,在江口县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中,不少干部都碰到过,尽管帮扶人员在群众大会、院坝会、火塘会上再三解释过,国家政策所有给帮扶户的钱都是走银行存折,帮扶人员另给贫困户的钱物都是干部自掏的腰包。
妇幼保健院院长张灵慧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年前的一天,张灵慧和几位医生来双屯村走访,慰问了一个贫困老妇,年轻医生王国好拍了张灵慧递红包给老妇的画面。等张灵慧们走开之后,王国好又回到老妇身边,问道:“老人家,有人帮扶你没有?”
老妇道:“没得。”
王国好继续问:“帮扶你的人到你家来过没有?”
老妇道:“没有,从来没有,他们哪个舍得到我们这些穷人家打落个脚板印喽!”
王国好打开手机相册,问:“那老人家,这个人是哪个你晓得不?”
老妇看了一眼,道:“这个是我啊。”
王国好问:“那个穿红衣服的是哪个呢?”
老妇道:“哦,那个穿红衣服的是帮扶我的女院长吧。”
王国好伸手指着老妇手里的信封,问:“你手里拿的信封里是哪样呢?”
老妇立即侧身,手迅速地缩了过去,脸一红,紧紧攥着信封:“是那个女院长给我的钱。”
王国好显出了愠怒:“那你说帮扶你的人从来没有来看望过你,没有拿过东西给你!”
老妇脸更红了。
王国好道:“老人家,您都这把年纪了,可不能讲假话哦,不能埋没人家的情义哦。再说,不论哪个人,如果光靠别人拿点送点,是发不了财的,还得勤劳去挣。”
……
大石墩组周华双妻子早逝,大女儿出嫁后,他续弦生了一对双胞胎,双胞胎到淮阳中学读书。帮扶干部帮他谋划适宜的夫妇俩能够走得通的致富路子,觉得还是种烤烟技术要求不高,周华双又做过,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这两夫妻特别勤劳,帮扶干部超过7:00或早于18:30到他家,都碰不到人。夫妇俩经常用竹筒装些饭菜,早上7:00不到就出门干活了。70亩烤烟地,所有活计都没请一个帮手。勤扒苦挣一年下来,有10万元的纯收入,一下子拔了穷根,走上了富路。
为了按时脱贫摘帽,不拖全县后腿,江口县妇幼保健院的帮扶干部也是豁出去了,哪怕无暇顾及自家家庭,也要为双屯贫困群众蹚出一条致富坦途。他们协助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产业,长短结合,让村民种植了多亩中药材厚朴,发展了数百亩蔬菜,种植食用菌,搞起了养殖业。蔬菜上市的时候,妇幼保健院的同志们和贫困人员一起洗菜,将洗装好的蔬菜送往铜仁、江口等市场销售,把产出转化成贫困户荷包里的一叠叠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