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河北,记者张良德)讯,今年中药材的上涨“姿势”与往年不同。之前年份更多的是单一品种或多个品种受“黑天鹅”事件影响或人为炒作而爆涨。而今年则是普涨,涨势的背后除了有资金炒作外,还叠加了*策及气候的影响。
*策+气候影响中药材价格走出低迷
图-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
财联社记者近日在河北省安国数字中药都采访时,某药材批发商称:“中药涨价今年比较明显,涨价的因素很多,比如宏观经济原因,新药典的实施,种采成本的上涨,以及一些行业外资金的介入。”
该药材批发商告诉记者:“今年两个*策都对中药市场有一定影响,一是新实施的《中国药典》,对农残标准提高了要求,不符合新标准的药材就不能用于生产,而符合要求的药材价格就会上涨。但常年种植的土地地表农残想要达标需要数年时间,如此一来种植面积减少。除此之外,‘退林还耕’*策的实施,也使一些草药和药用树木种植地块退出,改种粮食。”
此外,由于各地土地承包价格上涨,以及中药种植人群老龄化和农村人口减少,实际从事种植或采摘药材的劳动力减少,人工种植和采摘成本不断上涨。亳州某药材种植户则对记者表示:“中药种植看似简单,但由于有各种标准,实际门槛很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相对而言,种药材是个辛苦活。”
对于药材价格的小幅上涨,部分中下游商户表示可以理解接受。亳州某饮片厂秦经理称:“其实当前涨价的也不只是药材,蔬菜粮油价格也有上涨,一些药材适当涨价,药农收入提高,种药积极性也能提升一些。”
安徽中药材协会专家对财联社记者介绍道:“今年亳州市场多种中药材,有多种价格上涨。”安国某中药饮片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常用的六七百种中药材,涨价的大概80%,只有个别品种降价。”
涨价始于年,药通网信息主编郑智文告诉记者,“年之前中药市场行情低迷,当年因抗疫部分中药品种开始活跃。进入年,整个市场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而一些机构和资本似乎也看到了中药材市场这块“蛋糕”,据亳州某药材经销商称:“当前宏观环境影响下,地产等行业不景气,有炒房团或者资本也在进入中药市场,凭借资金和信息优势,直接囤货以待价格上涨。”
受突发因素的单品价格易坐“过山车”
“中药材市场是一个小市场,市场供需关系‘弱平衡’,像抗疫用药、天气灾害、进口突减等造成的药材价格变动,都属于突发因素影响供需变化导致的。”安国某药材批发商这样告诉记者。
药通网郑智文介绍道:“年初,中药抗疫带动了清热解*类药材的价格上涨,板蓝根、广藿香等药材价格涨幅都超过1倍。疫情控制后很快便恢复正常。”
当前是突发气象灾害影响市场供需。财联社记者在安国中草药市场调查发现,商户普遍反映由于雨水灾害影响,近期市场上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中药材价格明显上涨。部分药材涨幅惊人,生地每公斤从14元涨到40元,沙苑子价格也从43元涨到了85元。
河南地*种植户小马告诉记者:“河南焦作附近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因降雨灾害,地*出现根腐,当地六成绝收,抢收的也是预产斤挖出来只有斤,当时市场价格上涨了10元。近期因为山西也有强降雨,而那边产量更大,市场价格一下就突破了40元。”
安国某中药饮片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药种类虽然多,但是单一品种的市场供需量都比较少,且种植区域比较集中,当有突发因素影响了主产区的产量,一夜之间这个品种价格就会出现巨大变化。”对此,郑智文也表示认同:“近期涨价的沙苑子,主要种植地区就在陕西渭南大荔和临潼,当地因为降水减产,影响了这个品种在整个市场上的供给。”
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有限
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端到流通端再到中成药生产企业,哪些企业在中药材此轮上涨中受益、又对哪些企业造成影响?
业内现在普遍认为,在行业中间的医药流通领域企业,如果主流中药材库存较大,将会在本轮中药涨价行情中成为受益者。记者对此向老百姓(.SH)、漱玉平民(.SZ)等多家流通领域上市公司进行了采访,对方表示需要向其他部门进行求证,但截至收稿时尚未得到回复。而大参林(.SH)方面则表示暂不接受相关内容采访。
而在中成药生产企业方面,涉及上市公司旗下药品的部分中药原料涨幅较大。中草药原料方面,多数相关上市公司表示,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以自行种植为主,能避免市场价格波动。而部分贵重中药需要用到的天然药材原料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上涨,由于此类原料多数外采,或对部分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有一定影响。
部分涨价较多中药材原料相关产品及上市公司情况
另外,带量集采或对中成药产品利润进一步压缩,如以发酵虫草菌粉为原料的百令、金水产品,在本次十九省中成药集采中成为十七个带量集采产品之一。有中成药生产企业表示:“按照过往药品集采的情况看,中标企业的产品价格将较当前市场销售价格有20%左右的下降。”
据基金公司人士分析,由于品牌中成药的产品毛利较高,因此中药原料价格上涨时,企业承受能力较强,但对企业利润会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