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再过几十天的时间,各位考生就要正式迎来年的执业药师考试了,留给考生复习的时间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年执业药师《中药学》提分手册(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第一章中药与药品质量标准
第一节中药和中药临床应用
历代本草代表作
1.《神农本草经》汉代
载药种,分上、中、下三品,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魏晋南北朝
载药种,各论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长孙无忌、李勣、苏敬等,唐代
载药种开创图文对照法的先例,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宋代
载药种,图文对照,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5.《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16世纪)
载药种,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6.《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清代
新增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7.《中华本草》现代
收载药物种,载药最多
中药剂型
(一)分类
按物态分类:1、固体制剂;2、半固体制剂;3、液体制剂;4、气体制剂
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型液体制剂;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3、乳浊液型液体制剂;4、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经直肠给药的剂型;3、经注射给药剂型;4、经呼吸道给药剂型;5、皮肤给药剂型;6、经黏膜给药剂型等
按制备方法分类: 1、浸出制剂;2、无菌制剂
(二)剂型与疗效关系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如硫酸镁口服制剂为泻下制剂,而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解痉作用。
2、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速率
由快至慢: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液体>口服固体>皮肤;
3、剂型可改变药物的安全性
安全风险高低: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外用给药;能口服不注射,能肌内不静脉;
中药体内过程及中药药理*理
(一)中药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的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影响因素:剂型因素:
①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出;
②剂型: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一般为: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口服制剂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一般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③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
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
影响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发挥药效
(2)血液循环和血管透过性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对某组织亲和力较大时。组织起到贮存作用。出现蓄积现象。蓄积过多会产生*性
(4)血脑屏障与血胎屏障,随胎儿长大,药物通透性增大
药物的代谢: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影响因素:
(1)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所引起代谢的差异通常与首过效应有关
(2)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
(3)生理因素: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及疾病状态等
药物的排泄:体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影响因素:
主要途径:
(1)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主动转运)
(2)胆汁排泄肠肝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