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用中药药性地榆 [复制链接]

1#

地榆

地榆

玉札,紫地榆,山枣子,

微寒,苦,酸,涩。归肝、胃、大肠经。沉。

凉血止血,消肿止痛、解*敛疮。

本品性沉降而涩,有凉血收敛止血之功,可用于多种血症,尤以治下焦血热出血,如痔疮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证为主,也可外敷肿*疮疖,民间用治烫火伤,确有良效。

1.凉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证,可与茜草根、藕节等同用;若治便血、痔疮出血,可与槐米、生地、芥穗、防风等同用;若治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及黑便,可与白及、生地同用。

2.消肿止痛、解*敛疮:

①用于烫火烧伤,可与生大*各30克、冰片1.5克,共研末,香油调敷。

②用于痈肿疮疡初期,可与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药同用。

地榆、槐花、槐角,同属凉血止血药,均为治肠风下血、血痢、崩漏的要药,地榆又能消肿止痛、生肌敛疮,槐角、槐花又能清肝降火,各有所长,不可不辨。

1.配苍术地榆凉血止血,泻火解*,长于治疗下部出血的病证;苍术燥湿健脾,长于运脾泻有余之湿邪。二药配伍,燥湿泻火,凉血止血。

2.配槐角:地榆入血分,凉血收敛,有止血之效。血热则妄行,热不除则血不止,热既清则血自安。因地榆性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不虑其过滞。槐角也叫槐实,凉血止血,善治下部出血。二药配伍,凉血止血,相得益彰。

3.配茜草:二药都为凉血止血药。地榆有收涩效能,茜草有行血作用,常相须为用,治便血等下焦湿热所致的出血。

4.配乌梅:地榆凉血止血,乌梅涩肠止泻,二药相配,有凉血涩肠作用,治疗便血、血痢、痔疮等,还可用于治疗湿热带下日久不止之证。

5.配*柏:地榆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柏清热泻火,燥湿解*。二药合用,能凉血燥湿,治疗水火烫伤、皮肤湿疹。

6.配金银花:二药都有凉血止血功效,配伍应用效力更强。

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性肝炎。

内服:6~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研末撒。

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地榆和长叶地榆(绵地棉)的根部。生于山坡草地,林缘灌丛以及田边等处,全田绝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本经》:“地榆,味苦微寒。主妇人乳窒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生山谷。”

《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

《开宝本草》:“止冷热痢,疳痢。”

《日华诸家本草》:“吐血,鼻衄,肠风,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并水泻。”

《本草衍义》:“性沉寒入下焦,热血痢则可用;若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本草求真》:“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为解热止血药也。但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宜有;久病者宜用,初起者不宜用。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饮之亦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