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在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中药味数多,功效广,且临床应用复杂,因而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也较为繁杂,相比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学习以及记忆都较为困难。教师们讲授中药学时也较难把握教学方式,只能逐一为学生讲解各味中药的药性、功效以及临床应用,忽视了药性、功效、应用三者之间的规律与联系。“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推广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指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于中药学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阐述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之间的联系,再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三者之间的规律,进而让学生体会中药学的学习方法。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中药学的课堂更有逻辑性和层次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药学的热情,挖掘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潜能,所以从教学效果来看“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极其恰当的、有效的。
1“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中药学目前关于药性的研究,研究内容较多且研究结果较为清晰的是中药的性质及其滋味,也就是中药学中的四气和五味。中药的药性主要是根据病人服用中药后的临床反应确定的。若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热证,此类中药的四气属性就属寒凉;若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寒证,此类中药的四气属性就属温热,此为中药药性和应用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中药的功效是指将中药应用于患者身上所能获得的预期成效。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中药药性、功效,来决定具体中药该如何使用,就是中药的应用环节。
三位一体这一方法,不管是对于教师的讲课,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们通过“性-效-用”这一推导逻辑,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中药学教学模式应用方法
2.1中药药性推导功效,功效决定药性
中药的药性可由中药的功效推导得出,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多为寒性或者凉性中药,能缓解寒证的多为热性或者温性中药。同时可以根据中药药性来了解中药的功效,药性为寒性或者凉性的中药可以清热,而药性为温性或者热性的的中药可以驱散寒邪,镇压疼痛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教师在讲解具体中药时,可以根据药性与功效的关系,先为学生们仔细地讲解药性与功效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之间如何推导。其次讲课时充分运用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系,比如在讲授*连这类中药时,先解释其药性为寒凉,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出*连具有的功效,如清热泻火、解*等功效。或者在讲解中药时,先指出这一中药具有什么功效,让学生们来猜这一中药的药性是什么,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便于学生们理解掌握中药的知识点。
2.2中药功效决定应用,应用可推功效
中药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联系紧密,教师可以根据中药功效能推导中药应用领域,中药的应用也能推导其功效这一逻辑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连具有清热泻火、解*之效,我们就可以将它用于湿热、上火等病症;同时,我们也可通过*连可以缓解上火、牙痛、肠胃湿热、胃溃疡等症状,推导出它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等功效。教师们一一列举中药功效与应用之间相互推导的例子,引导学生们发现规律,并教导学生逐步运用规律来进行中药学的学习。
2.3“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应用时,不仅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