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的毒副作用汇总,数据库随时在线查 [复制链接]

1#

所谓中药的*性,是指药物对人体有*副作用

凡是有*的药物,大部分都性质强烈,能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一般使用量都较小或极小。这些药物安全性低,用之稍有不当或过量,即可对人体产生*害,轻者对人体造成损伤,重者对人之健康或生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药物必须严格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绝对不能随意服用,如砒石、芫花、乌头、千金子等。

另外,过去曾有说法:“是药三分*”,即药就有*副作用。中药有“四气、五味、归经”之科学理论。中药之*性正体现了某种中药所含成分“四气五味”之偏性。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也正是因为其具有药物之偏性。或者说,凡是药物都有它的偏性。这正是中药以偏纠偏治病的基本原理。

对中药*性的认识,总的来说在医师辨证施治、常用量的情况下,*性较大的药物对人体作用就强烈,如中药的巴豆、乌头等;*性小或无*药物,对人体作用就较缓,如麦芽、茯苓等。

在中药使用量不当的情况下,中药的*副作用也会产生。如甘草,《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因其味甘甜而故名,其功能为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为缓和及调补之药,归经能入十二经。中医在处方中常用甘草来调和诸药性,起协调作用等。现有资料报道,如用量超大、久服,即可出现*副反应,如脘腹痞满或水肿等病。

又如人参,它的功能可以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增强免疫力等。据《医学源流》中“方药论”,徐大椿论人参,“夫人参用之而当,实能补养元气,拯救危险。故病如果邪去正衰,用之固宜,或邪微而正亦惫,或邪深或正气怯若,则于除邪药中……乃不察其有邪无邪,是虚是实,又佐以纯补温热之品,将邪气尽行补往,轻者邪气永不复出,重者即死矣”。

中药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过去曾有“中药,就等于一个小复方”的说法。可以想象,用药量不当可以导致药物*副作用的产生。

中国蜂蜜网确认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杆菌,婴儿勿食

四川人民爱吃的鱼腥草(折耳朵)含有马兜铃内酰胺,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导致肾病。

俗称折耳朵的鱼腥草

蕨菜虽然爽脆可口,但其含有一种叫原蕨苷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确实可能致癌。

看上去脆嫩多汁的蕨菜嫩芽,其实属于2B级致癌物

海南街头常见的槟榔,则是世界公认的一级致癌物。口腔癌患者60%都与吃槟榔有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于年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

真的不建议嚼槟榔

如果要继续举例的话,还有很多,但今天想要讲的是中药的*副作用。

经研究表明,中药木通、厚朴、粉陀已、细辛中含有的马兜铃酸能导致肾小管及间质、近端肾小管酸中*及低渗尿。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而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对于这则通告背后的中药安全性问题,很多医生和药师都勇敢地表明了观点。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和睦家的冀连梅药师,她对于中药注射剂明确表态:从来不使用这类药品,这类药品也医院的处方集和药品目录。

冀药师认为,现代医学属于科学范畴,临床用药讲究用数据和循证证据说话,而此类药品成分复杂、疗效不确切、质量不可控导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几率大。她对市面上的中药注射剂采取的态度是远离它们,也提醒公众尽量远离,尤其是不要轻易给儿童使用中药注射液!

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安全性问题极为严峻,我曾经一再表态:中药注射液和街边沟里的水没有区别。

我的建议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任何中药。

如果你准备使用中药,我建议你先查一下我整理的中药*性数据库,再决定是否使用,这样会安全一些。

数据库链接在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