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泓研究理念:让研报变诚实,使投资更简单。
澄泓研究?大健康工作室成员:金融菌、小小书童Q、名成功未就、衣香人影、静翌、lefthand(主稿)
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于中药饮片更具优势,年复合增速超过30%,未来主要看点是*策的“恩威并施”:加强监管,有序放开,如此将带来市场蛋糕的扩容,部分新进入企业和第一批试点企业从中受益,本文主要梳理行业逻辑和相关标的。
1.中药配方颗粒是怎么回事?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提取物,可以直接冲服,优点是方便卫生、分量明确、便于保管、不易变质(传统中药经常要熬、煎、煮,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看来是很麻烦的事情)。有些地方称为“免煎中药”、“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科学中药”等。
中药配方颗粒隶属于中药饮片,但这几年增速远远快于中药饮片的增速。年,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规模达到80亿,-年CAGR高达50%,最近几年依然维持30%以上的高增长。
2.中药饮片的进化阶段
中药饮片的进化历程经历了4个阶段:传统中药饮片→小包装饮片→中药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缺陷的修正。
传统中药饮片的缺陷:称量欠准确、煎煮耗时、质量不统一、农药重金属残留。
小包装饮片:解决来称量的难题,提供来临床配药速度。
饮片代煎:解决来煎煮耗时的难题。
中药颗粒:初步解决来质量统一的问题,基本解决来农药重金属残留。
3.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阶段
海外日韩等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比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年日本厚生省开始允许厂家生产中药配方颗粒,韩国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生产中药配方颗粒。
国内,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倡导并确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交由广东一方药业和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负责研发。
年12月1日,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批准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6家,医院进行了配方颗粒的应用尝试确定了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合法性。年3月1日《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4.中药配方颗粒增速有多快?
中药配方颗粒是医药行业仅剩不多的超高速增长细分行业,增长速度有多快呢?我们看一组数据:年末开始试点,年市场规模便达到2.28亿,年超过10亿,年达到81.75亿,占中药饮片销售额的5.1%,今年大概会突破百亿门槛达到亿,年有望达到多亿!可以看出这几年的年化增速在30%以上。
国家
由于中药配方颗粒都是企业按各自标准生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国家对此非常谨慎,年-年只批准了6家企业的试点资格,经过15年的摸索积累,现在已经具备放开试点的条件。
年3月1日《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业开放指日可待,业内预计今年有望正式出台,打破此前仅有6家企业生产的局面。
地方
浙江、河北等地已经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当地医保(下图),除开下表,重庆、安徽、广州等地也已经纳入医保,山西、广东、福建等省参照中药饮片*策对配方颗粒给予报销。
在此同时,行业整顿监管也在各地展开,年9月20日,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监管的通知》重申: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试点生产企业,应是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8月北京也出台了类似规定。
我们认为先整顿、再放开是未来的*策节奏,放开之势呼之欲出,但管理层也担心一放就乱,故而这么多年养在深闺人不识。
年-年批准的6家企业的试点资格分别是:江阴天江、广东一方、四川新绿色、深圳三九、培力药业和北京康仁堂,其中江阴天江年收购广东一方,一跃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6家减少1家),并引入第一大股东上海家化,年10月其87.3%权益被中国中药(.HK)以87.6亿元收购;康仁堂年10月被红日药业收购;深圳三九是上市公司华润三九的子公司;培力药业是香港最大的浓缩中药配方颗粒供货商。
上述试点企业对应的上市公司如下:
下表统计了合并后5家公司年以来的营收情况,受制于条件,部分数据未能查询到,我们可以看到:
①行业龙头天江药业(合并后)市占率50%左右,寡头垄断明显;
②营收增速分化明显,天江药业稳健增长,深圳三九和康仁堂营收增速较快,培力控股止步不前,四川新绿色不详。
按上市公司具体看(市值截止.10.15):
1.中国中药(.HK):☆☆☆☆市值.8亿港币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为实际控制人,国药集团旗下唯一的中药上市平台,主营中药及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年上半年营收32亿港币,同比增长%,净利润4.91亿,同比增长.8%,主要得益于天江药业的并表。
营收构成:中药配方颗粒20.5亿(同比+21.9%,毛利率58.5%),营收占比64%,中成药11.45亿(同比-19.5%,毛利率55.3%),营收占比36%,整体毛利率57.3%。
中药配方颗粒17个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广东、江西、陕西、山东、河南和河北等18个省上半年的销售额均超万,占比86.2%。增长主要源于销量增长+售价提高——部医院(而非代理商)开票。
中成药业务下降主要是受医保控费等的影响。
评:收购的天江药业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霸主无可争议,未来仍将以中药配方颗粒和中成药为双主业,二者各有消长,最坏时期已过,最近股价也触底回升。作为国药集团旗下唯一的中药上市平台,资产注入值得期待,当前市盈率不足20倍,关心港股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