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降压效果更好,无毒性中药对 [复制链接]

1#

降压中药配对用,减*性,增药效

药对构成是以中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中医学对于中药药理的阐述,是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进行归纳推演,主要体现在中药药性,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无*等方面。

中药的四气即寒、热、温、凉,是指药物的阴阳属性。寒热是两个极端,温次于热,凉次于寒。通常可分为温热药与寒凉药。温热药属阳,寒凉药属阴。根据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理特点,治疗时必然要采取阴药治阳病、阳药治阴病、疗寒以热、疗热以寒的用药原则。药对构成也必然要涉及所取两药的阴阳寒热属性。

中药的五味即辛、酸、甘、苦、咸,是药物作用的五行归类。五味虽然是通过前人亲口尝试所得来,但它早已不局限在原始的味觉的本意,而是说明中药的基本作用。大凡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或润养作用,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苦味有泄降和燥坚作用,咸味有软坚、泻下作用。

此外,药物五味通过五行归纳推演,还与人体五脏密切联系起来,即辛以入肺,苦以入心,甘以入脾,酸以入肝,咸以入肾。药对组成在较多情况下,往往利用味的结合,从而达到某一治疗作用。

中药的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简言之,即药物功用的定位。因此,药对组成必然要考虑两味药物归经的选择。这里同样有同归经、异归经两种情况。一般来说,同归经两药组成的药对具有特定的选择作用,而异归经两味药物组成的药对,可以达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或兼治的目的。

中药*性的有无也是组成药对应考虑的问题。所谓有*,是指对人体有一定*性、烈性或不良反应的药物。组成药对时可以利用药物的互相牵制,达到解除*性、缓和烈性或以*攻*的作用,从而化弊为利,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疗的目的。

遵守病机和治法理论,是高血压药对组成的另一个原则。病机和治法理论,是辨证论治的主体内容。因此,药对的组成和应用,都必须在病机和治法理论指导之下。为了便于临床应用,根据高血压的病机和治法,对高血压药对进行的分类。如:

1、化痰类药对:半夏、南星,半夏、天麻,半夏、陈皮等;

2、活血类药对:川芎、天麻,丹参、赤芍,丹参、丹皮,桃仁、红花等;

3、平肝熄风类药对:天麻、钩藤,石决明、磁石,紫贝齿、龙齿,龙骨、牡蛎等。

高血压的哪些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