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胡博士说中医盘点电视剧装台里的陕西平 [复制链接]

1#

去年,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水盆羊肉、火晶柿子,让无数吃货垂涎欲滴。今年,演绎平实基层陕西生活的《装台》让陕西美食再次火爆荧屏。老戏骨互飙演技,一口口陕味普通话折射基层民众生活日常,剧中腊牛肉夹馍、丸子胡辣汤以及油泼面等经典陕味美食让人仿佛置身陕西。今天的胡博士说中医,我们就聚焦最平民的陕西美食。

01

餐桌的绝对配角:蒜与辣子

“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在陕西随便找个面馆桌上肯定放着生蒜,扯面一上桌,大蒜不离口,大蒜成为面食的标配。在陕西吃牛羊肉泡馍也离不开糖蒜,脆爽酸甜,味道无与伦比。实际上,吃蒜的习惯与西北干旱少蔬菜有关。而另一方面,蒜的养生价值不可忽视。

中医理论认为,大蒜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治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疟疾,百日咳,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蛇虫咬伤。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肠炎、饮食积滞、痈肿疮疡。

除了蒜头刷爆存在感外,吃面放辣子同样是经典搭配。陕西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可别小瞧这一勺辣子,它足以让你梦萦牵绕。陕西干燥寒冷,多处于平原地区,辣子自然是暖身利器。将秦椒碾制的辣椒粉与花生芝麻等加香味的调料拌匀,然后用熟油泼入,便成饭桌佐料。中医理论认为,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食的功效。主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痛,冻疮。

02

粉汤羊血:麻、辣、咸、香

麻、辣、咸、香、光、嫩……羊血鲜嫩,粉丝光滑筋软,入口光滑,调料多样,辣香扑鼻。大冬天来上一碗热腾腾的粉汤羊血,给味蕾带来绝美体验的同时,也让暖流涌向全身。

粉汤羊血,顾名思义指的是粉丝羊血羊肉汤,粉汤羊血这种吃法最早见于宋代的《梦梁录》,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中将羊血称为“红丝”。明清时《调鼎集》中专有“羊血羹”的制作工艺。

活血、补血、清肝排毒、清除肺气……这碗粉汤羊血,不止鲜香美味,还具备一定的食疗养生效果。羊血具有补血,止血,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妇女血虚中风,月经不调,崩漏,产后血晕,吐血,衄血,便血,痔血,尿血,跌打损伤。除了羊血之外,其养生奥秘在于“腊汁油”的制作。

制作“腊汁油”所用调料多为温中健胃和芳香开窍的中药。其中有道工序将花椒、大料、桂皮、胡椒、丁香、草果、干姜、良姜、砂仁等香料放入锅中炒干,研磨成粉,做成调料包,提味又养生。

03

长安葫芦头泡馍:与药王有段不解之缘

《装台》里的泡馍不知道馋倒了多少人,清真风味的牛羊肉泡馍、荤汤味浓的葫芦头泡馍......其中葫芦头泡馍是陕西西安特有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因其煮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而得名。说起这葫芦头泡馍,它还与药王孙思邈有一段渊源。

话说唐高宗龙朔年间秋季,孙思邈采药返家途中不慎落水,被经营猪杂泡馍汤的吕望才救起,吕家食坊用料上佳却无人问津,孙思邈尝后给了吕望才调味增香的建议,将随身携带的花椒、丁香、大小茴、上元桂、厚朴、荜拔等连同药葫芦一起赠予店主。店主将中草药下入汤锅,又添加了猪肉、肥母鸡、猪骨等。

这道泡馍结合了药食同源的原理,且有润肠润燥、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中医理论认为花椒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丁香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肺、肾经。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不难看出,这几款美食恰好结合了当地气候以及中医“温补,以温肾助阳、养阴生精”的进补原则,均采用了温中健胃的中药,诸如花椒、茴香等皆属于药食同源范畴。想要驱寒进补的朋友,不妨趁着这个大冬天,来一碗粉汤羊血或者泡馍,感受一下别样的陕味美食。

资料来源:

中国中医药网——《孙思邈与陕西美食》等。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让更多人看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