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拓展中药产业链条实现康旅融合发展 [复制链接]

1#
夏日的高山林间,生机勃勃。“这片竹林下的中草药三叶青第一次收获,共挖了近公斤。”自年种下,经过5年精心栽培,章村镇高山村竹崖家庭农场迎来首次丰收。捧着一颗颗饱满的三叶青果实,农场主李熙华露出满意的笑容。近年来,章村镇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致力于打造集种植、观光、养生为一体的种植基地。并结合高山文化、畲药文化,先后建成全省首批三叶青仿野生基地、牛牯坳风情园中草药基地,三叶青展示馆、畲药馆等一批展示馆。同时通过开展药膳文化节、亲子采摘节等主题活动,全面加快康旅融合发展。

林下套种药材实现经济增收

在海拔米左右的茂密竹林下,近亩的三叶青、*精等中草药绿意盎然。李熙华一边查看种植在无纺布袋里的三叶青的长势,一边高兴地介绍着他林下套种中草药的“致富经”。对于中药材来说,产地、生长环境非常重要,极大地影响中药的疗效。章村镇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为中草药提供了绝佳的种植与发展环境。5年前,李熙华看中家乡优异的自然环境,回乡流转了数百亩闲置竹林,利用毛竹林下的空间资源培育三叶青等,向中药材“要财”。李熙华是地道的高山村人,该村位于章村镇西北面,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拥有适宜三叶青生长的地理条件和生长优势。“三叶青喜阴,竹林为三叶青的生长提供遮阴庇护,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模式又回馈于竹林生态。”李熙华说。为了提高仿野生栽培的三叶青成活率,李熙华跑遍了浙江所有的三叶青种植基地,问遍了业内专家学者。“三叶青根系发达、果实不易挖掘,采用无纺布袋培植技术能有效避免根系蔓延,还可以保留养分。”最终,李熙华结合高山村的山水环境特色,打造出了自己的林下药材基地。三叶青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不仅可加工成药粉、茶包等,还能搭配食材做药膳。据了解,三叶青具有清热解*、活血止痛、祛风化痰、抗肿瘤等功效。仿野生种植的三叶青全身是宝,叶和藤可在每年入冬前采摘上市,块茎5年左右可采挖。“根据品质好坏,三叶青成品能卖到1至2万元/公斤。”李熙华说,等到明年三叶青大面积采挖,产量可达到近公斤;且基地通过与中草药企业合作,完全不愁销路。李熙华的成功示范,引来越来越多的百姓向他取经。“让高山中草药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整个生产链活跃起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李熙华说。

打造康养品牌助推产业发展

章村镇郎村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畲医文化底蕴深厚,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完善传承,畲医渐渐自成一脉,畲族医药也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年开始,郎村村通过土地流转先后在村里种下芍药,如今种植面积已达余亩。“芍药开花可以观赏,芍药根茎又是药材,且市场需求大、价格高。”村*总支书记应朝根说,芍药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能美化村域环境,助力当地休闲旅游的发展。眼下,郎村村正全力推进畲药馆、畲药文化长廊节点等项目建设。“畲药将成为郎村的一张新名片。”应朝根说。高山村的三叶青、郎村村的芍药、茅山村的灵芝、章村村的白芨、章里村的*精……章村镇的“药材经济”在全镇域实现了落地开花。章村镇中草药生产历史悠久,在中草药产业发展和资源保护方面积淀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具有发展与种养中草药的优势。据介绍,目前全镇范围内共种植包括芍药、三叶青、覆盆子、白芨、灵芝、*精、玉竹等中草药0余亩,预计平均每亩年净收益在2元以上;并形成了以三叶青健康养生基地、国家稀缺中药材种苗基地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区域影响力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有了好基础不愁好前景

目前,章村镇正积极探索中草药初级加工产业的发展,打造以三叶青、灵芝、*精为首的“康养三宝”养生品牌,形成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草药产业链,将章村打造成中草药种植重镇。“我们制定了《章村镇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助推打造‘浙北第一康旅小镇’。”章村镇副镇长沈一文介绍说,章村镇在中药初加工、生产和市场开拓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全产业链也已初具雏形。未来,章村镇将围绕“道地品种、质量提升、康旅融合”三个重点,推进中草药规范化与规模化种养,打造“浦源山药”品牌,探索建立“中药+休闲旅游、文化科普、药膳养生”康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中草药资源大镇向中医药产业特色镇的转变。

记者:章婧

图片来源:章村镇

编辑:施舒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