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新思路 [复制链接]

1#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经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即冲即服的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和汤剂改良产品,是中药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中药服用、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使中药更易于被患者接受,让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焕发了青春。其主要优势在于:(1)方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免除了煎煮环节,体积不到原饮片的1/10,只需开水冲服即可,急诊患者也可随取随服,方便使用、携带、运输和仓储,有利于中药的推广。(2)便于调配。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按照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原则,随证加减,可以满足个体化给药的需要,有利于中药标准化。(3)质量更有保证。中药配方颗粒为企业化规范生产,对药材种植、饮片炮制、颗粒制备等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控制,采用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等先进检测技术,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减少了煎药时人为差异等影响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因素,避免了中药饮片的发霉、虫蛀、变味等问题。中药配方颗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随着其市场的迅速扩大,统一质量标准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1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概况

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汉方药”(Kampomedicine)颗粒研究,开发了我国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等收载的个中药复方颗粒,其中个被批准为“医疗用医药品”,相当于处方药;其余63个为“一般用医药品”,相当于非处方药;有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多种,供临方调配使用。汉方药颗粒保持了中药传统汤剂水煎方法,采取膜分离、减压浓缩、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现代工艺,其产品用量小,溶出、口感好,患者服用体验极佳。在日本,经方以水煎方式制作的汉方药,注册不需要进行动物药效、安全性和临床研究,只需提供工艺、标准等药学研究资料。汉方药生产可以饮片投料,也可以提取物投料。汉方药20世纪80年代纳入日本国民健康保险的范围,产品畅销欧洲,目前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1]。日本汉方药也有不足,其主要由注册西医在临床上开处方使用,由于缺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治疗疾病时对病不对证,早年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充分暴露了此缺点[2]。

韩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生产中药颗粒,主要生产单味中药颗粒,有多个品种,均纳入国民医保用药范畴[3]。在新加坡等国,配方颗粒已经基本取代中药饮片[4]。

1.2国内研究现状

中药配方颗粒的产生源于对传统汤剂的改革,我国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开展研究,当时广东星群制药厂创新使用煎煮的单味中药水剂代替中药饮片,服用方便,且深受群众欢迎。后来中药水剂的研究因当时*策、技术条件等原因,受阻停滞。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研究始于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药免煎饮片研究”,于—年相继研制出产品[5-6]。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统一了“中药新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免煎饮片”等名称,正式定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先后批准江苏江阴天江药业、广东一方制药、深圳华润三九现代药业、北京康仁堂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6家试点生产企业。目前,我国对于配方颗粒的生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对生产企业采取试点生产、从严管控的*策,现有多个品种,基本涵盖了中医临床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占到1余种商业中药饮片的一半以上,涉及中药材个品种,其中《中国药典》年版收载品种个,如人参、当归、*参、*芪、大*等,占全部收载品种的65.2%;其他药品标准(中药材)收载的品种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九节菖、《中国药典》年版收载的品种五灵脂、地方中药材标准收载的品种刘寄奴等;其他为中药材的相应炮制品,如大*除了有大*生品配方颗粒外,还有其炮制品大*炭配方颗粒、酒大*配方颗粒、熟大*配方颗粒等。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国30个省的医院供临床使用,部分厂家的产品还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北京、广东等省份最早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7]。由于中药配方颗粒按中药饮片管理,不算药占比,暂时未受医保控费、招标限价等*策影响,成为了中药行业中突出的增长点。6—年,中药配方颗粒全国销售额由2.28亿元上升到.2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48.42%,远高于同期中药饮片26.7%的增速。年中药配方颗粒销售同比增长46.3%,预计年销售近亿元。目前江苏天江、广东一方都成为国药集团旗下的企业,占据中药配方颗粒国内份额的一半以上[8]。年12月31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实施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由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有进一步放开企业准入门槛的意向,因存在争议,该办法至今仍未出台[9]。

中国台湾省把中药配方颗粒称为“科学中药”,很受欢迎,其注册要求较低,现有中药生产厂家30多个,复方余种,单味中药余种,并成为供应美国市场的重要来源。台湾研制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采取电子机器调配,临时包装,有别于之前的固定式包装。

2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传统饮片、汤剂的升级产品,其方便使用的优势非常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有2个,都和疗效一致性相关:一是分煎的配方颗粒与合煎的传统汤剂疗效一致性的争议;二是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不同厂家标准、工艺不一致可能引发的同品种中药配方颗粒疗效一致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配方颗粒价格高、临床调配不精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不充分等问题。由于早期试点的条件限制和认识局限,没有开展充分、系统的疗效一致性等基础研究。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越来越大,基础研究不足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对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0]。

2.1中药配方颗粒(单煎)与传统汤剂(合煎)等效性争议

等效性(疗效一致性)是中药配方颗粒开始研究时就存在的学术界争议焦点,至今尚无一致的意见。虽然目前有很多从成分溶出、药理作用、临床疗效方面的对比研究报道,但还没有形成公认的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疗效一致性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研究还不够系统、规范,研究资料和数据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目前,合煎的传统汤剂与分煎的中药配方颗粒对比结果为等效(或相当)与不等效的均有报道,总体来说结论为等效(或相当)的报道相对较多,赵自明等[11]统计了31篇中药配方颗粒有效性研究文献,所有文献均认为中药配方颗粒在功能主治范围内用药是有效的,中药配方颗粒药效低于传统汤剂的论文仅占8.1%。但也有人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是不等效的[12],非第3方机构的对比研究结论的客观性有待考证,还存在相同方剂的对比研究结论相反的个别现象。传统中药汤剂为群药合煎,由于化学成分众多,在高温煎煮过程中会发生成分间的多种物理、化学反应,如络合、吸附、沉淀、增溶、助溶、水解、酶解、中和、氧化、还原、分解等,这会引起成分溶出量的变化,甚至会产生新的成分,所以传统汤剂合煎成分往往不是简单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单煎成分之和[13],成分的一致性差异势必会引起疗效一致性的差异,这是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等效性争议的逻辑所在。夏云等[14]研究发现,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全方合煎时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均消失,而原来的微量成分人参皂苷Rg3、Rh1的量明显增加,转化为主要成分,其量分别高出单味人参煎剂的54.89%、52.40%。从生脉散全方合煎液中还分离得到1个不同于各味药单煎的化学成分,鉴定为5-羟甲基-2-糠醛[15]。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合煎液的强心作用显著而持久,*性降低75%,但将干姜、甘草与附子分煎后再混合,附子的*性未能减小[12]。临床对比研究方面,成海燕[16]医院应用传统中药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接受治疗的80例急慢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药配方颗粒组40例,总有效率为95%;传统中药汤剂组40例,总有效率为85%。*琪等[17]观察了四物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在治疗血虚证的临床疗效,发现两者临床疗效相当,配方颗粒与汤剂的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96.55%。有研究对独活寄生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进行比较[6],在对8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后,结果表明,二者临床疗效相近,配方颗粒组的总有效率为77.27%,饮片汤剂组的总有效率为79.07%。周赞等[18]通过对比研究中药传统煎剂与配方颗粒保留灌肠治疗妇科盆腔炎的疗效,结果发现传统中药饮片煎剂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更为显著。

2.2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不统一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不统一是个系统问题,涉及到标准提高、工艺规范以及饮片、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几个方面相互影响。

2.2.1目前中药配方颗粒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质量标准由试点生产企业自行制定,由于工艺不同,相关质量指标不尽相同,不同厂家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有的品种相差悬殊,如有的企业规定*连配方颗粒中小檗碱的质量分数不得低于15%,有的企业规定不得低于7%[19]。每单位质量颗粒折合饮片量不尽相同,如市场上不同厂家天麻配方颗粒每克相当于饮片的量为2.5~6.0g,差异较大,这给临床调配和使用造成诸多不便,也势必会对临床疗效的一致性、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阻碍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健康发展[20-21]。广东、天津、甘肃等省先后制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地方标准,为统一标准做出了探索。为了保证成分和疗效的一致性,统一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亟待出台。

2.2.2现有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由于配方颗粒失去了中药材和饮片的形态学特征,质量标准中成分鉴别、含量测定等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主要组分都应有鉴别指标,最好有多个组分的含量测定。现有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往往是药材标准的翻版,一般只有1个化学成分(有些还不是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没有多组分含量测定指标,部分中药配方颗粒甚至没有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标准,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配方颗粒的质量。还存在没有指纹图谱、缺乏炮制品中药配方颗粒专属性检测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等问题。

2.2.3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不同工艺与标准的关联紧密,不同的工艺往往会引起标准指标的差异。目前,试点生产企业多依据自身的条件与生产经验探索生产工艺,采用的工艺流程不同,提取、浓缩、干燥等工艺参数不同,选用的药用辅料品种、规格、用量也不同,有些差异很大,如有些厂家*连配方颗粒是水提入药,有些厂家的是打粉入药,这就造成不同厂家的产品成分的差异,临床疗效的一致性、稳定性难以保证[22]。还应该注意的是,标准的检测指标毕竟有限,即使按标准检测符合要求,工艺的差异也会导致生物等效性的不一致。

2.2.4饮片质量存在差异中药配方颗粒以饮片投料,饮片的质量差异会对配方颗粒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中药材经炮制成为饮片,炮制起到减*、增效的作用。目前,全国的中药炮制规范尚未统一,中药饮片实行《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炮制规范3级质量标准,“一药数法”和“各地各法”现象比较普遍,炮制方法不同势必导致中药饮片质量差异。如熟地*,《中国药典》中有2个工艺,即蒸熟地*和酒熟地*,如果还以熟地*中药配方颗粒笼而统之的话,其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证。对于饮片外观性状缺失的配方颗粒来说,缺乏炮制前后专属性检测指标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2.2.5药材质量存在差异药材是中药配方颗粒原料的源头,是饮片炮制的原料。药材基原、产地、采收季节、植物部位、干燥及贮存方法等的差异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都会产生影响。目前中药材“一药多源”的现象十分普遍,《中国药典》年版一部药材中种为多基原药材,占到全部药材的近四分之一,如大*的基原包括掌叶大*、唐古特大*、药用大*,*参包括*参、素花*参、川*参。药材种植、采收、产地加工方法具有地域性,另外产区的气候、土质、水质变化和药材品种退化、变异以及农户种植、采收、产地加工不规范等问题,也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势必会对配方颗粒的质量产生影响。

3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高速增长,越来越受到业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