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不规范中成药说明书将 [复制链接]

1#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10月20日,国家药监局就《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持有人应主动对中药开展上市后研究,依据结果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修订药品说明书,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五部分内容予以说明和提示。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旨在推动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工作,加强对中药说明书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中药产业的发展。


  说明书“不良反应”缺失


  导致用药隐患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包含药品有效性、安全性以及正确使用方法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性文件,是医师、药师、患者选用药品的法定依据,是患者了解药品最直接的渠道。其中,药品不良反应,就是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剂量和用法之下,出现与药物无关的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项是临床安全用药的依据。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中成药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的缺失,存在一定的用药隐患。


  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中成药的说明书都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年,国家搜集了市面上份中成药的说明书,其中80.2%的说明书显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药物没有不良反应。


  统计显示,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载的个中成药品种的不同剂型的份说明书中,注意事项标注率为86.88%,不良反应、药动学、禁忌、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理、药理作用标注率低,分别为20.64%、0.21%、30.1%、1.07%、2.36%、8.81%、1.93%。


  对不良反应不重视


  无强制规定等是主因


  中药说明书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表述,有其特殊原因。


  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多老药药品说明书长期得不到完善,一是因为对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很多中药使用年头长,疗效确切,对不良反应不够重视;二是国家之前对老药的不良反应没有强制要求,企业也没有动力修改;三是中药特殊性导致不同厂家相同产品质量有差别、安全性不稳定。


  国家食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孙忠实表示,由于中药是经验方,不做临床实验,没有循证医学,药品怎么吸收、代谢都不清楚,这也是中药的短板。行业观察人士也认为,中药缺乏长期、客观的监测,没有循证医学价值的数据做支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年7月曾发布一篇调研报告,作者从《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版)》中选取了前个市场热销品种,除了5款注射用药之外,其余只有不到一成的中成药品种注明了“联合用药禁忌”,近六成使用禁忌“尚不明确”,逾六成品种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即使在37份注明了不良反应的品种当中,也有超过6成缺乏证据来源。


  此外,中药由于尚未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没有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许多企业在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和反馈上做得不够好,也就没有自主开展对说明书安全性信息进行补充修订。


  疗效不确切


  安全性无保障将遭淘汰


  数据显示,年,我国中成药销售总额达到亿元。国家药监局近些年来非常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


  年12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推进对已上市中药说明书中“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的修改完善;年10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对抗病*糖浆、胶囊、丸、片、合剂、颗粒说明书进行修订。


  修订内容主要包含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三项内容,不良反应是此次修订的重点;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在此基础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也相继被修订或制定,均对已上市药品说明书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年我国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修订情况分析》显示,年1月到年6月期间,国家药监部门共修订了个中药相关品种,口服中成药占比近七成。但仅靠药监局组织集中修改,要达到全面覆盖所需时日难以估计。


  由此可见,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中药都要修改药品说明书,是管理提速的表现。


  相关


  “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提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逐年提高,年达到20.69%,较“十三五”初期增长近8个百分点。


  其中,年增幅最大,印证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的深度参与和广泛宣传,让群众对中医药有了更多认识、建立了更深的信任。


  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基本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占总人群的比例,包含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中医药文化常识、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5个维度。


  根据调查结果,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5个维度均呈明显增长趋势。


  中药配方颗粒下月开始纳入医保报销


  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国家药监局近日明确表示,自今年11月1日起,经有关部门共同决定,适当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


  具体来说,对于中药饮片品种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各省级医保部门可综合考虑临床需要、基金支付能力和价格等因素,经专家评审后将与中药饮片对应的中药配方颗粒纳入支付范围,并参照乙类管理,以便提升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记者注意到,虽然中药配方颗粒相比中药饮片等存在着使用更方便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价格相对较高等问题,一直未能大规模纳入医保药品范围内。


  世界传统医药日,你会喝中药吗?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但中药的服药时间、服药频次和服药温度都有不少讲究。


  专家提示:中药以温服为宜,且不建议与食物同时服用。


  一位患者为改善咳嗽、咳痰、调理脾虚湿热体质寻找中医看诊,医生针对他的病症,为他开了袋装汤药。由于上班热药不方便,患者中午吃药时剪开药袋便直接服用。


  “这种服用中药的方式是不妥的。”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中医师李涵说,“我们服用中药时,可以看下包装,一般上边都会标注‘温服’,就是不要凉着喝药。熬好的袋装汤药可以用开水烫一下再喝,也可以剪开药袋后加热到合适温度再喝。”


  李涵介绍,中药药液过冷会伤及脾胃阳气导致呕吐,过热则易烫伤口腔及咽喉,而温服利于药力通行。除阳盛格阴、热*炽盛的情况需要冷服以导引药力,或一些特殊方剂如侯氏黑散标明需要冷服外,绝大部分汤药均以温服为宜。


  “中医的服药时间、服药频次和服药温度都是很有讲究的,并非简单的‘早饭前、晚饭后’。事实上,很多古方都标明了‘空腹服’‘食远服’等服药方法,每个患者病情不同,因此一定要问清主治医师,以利更佳疗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丽说。


  综合新华社、《新快报》、《北京日报》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