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
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
2别名
水泽、如意花、车苦菜。
3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px,直径2~px。表面*白色或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4性味与归经
性寒、味甘;归肾、膀胱经。
5炮制方法
1、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2、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炒干。
6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7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其供尤长于行水。”
2、《本草汇言》:“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3、《本草通玄》:“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4、《药品化义》:“除湿热,通淋浊,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8药用价值
利尿,清热,利水渗湿。
1.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用治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如五苓散;也可用治妊娠水肿。本品利水功力较茯苓为强。
2.清泻肾火(淋证,遗精)用治湿热蕴结膀胱之热淋,小便短赤,淋漓涩痛,常与木通、车前子等同用;若湿热下注之带下,亦可与龙胆草、*柏等配伍;若肾阴不足,相火偏亢所致之遗精、潮热、盗汗等症,每与山茱萸、熟地*等同用,如六味地*丸。
用于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水湿泄泻、下焦湿热之淋证、相火偏盛之遗精、水湿停蓄之痰饮、寒湿脚气等。
临床常用于肾炎水肿、风心病水肿、急性尿潴留、睾丸鞘膜积液、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脂肪肝、耳源性眩晕、中耳积液、糖尿病、体虚反复感冒等。
9用法及用量
6~10g。
10使用注意
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服。
11药材故事
从前,有一个医徒从老医师那里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老医师告诉医徒,要想更上一层楼,须到外面游历,积累更多的经验,方能成为一名大医。于是医徒开始了他的游医生涯。
这一天,医徒来到一个湖区,他发现这里的居民多患水湿之疾,当地的大夫多用茯苓、白术治之,然效果不佳,患者多服药之际有所好转,但见效颇慢,断药后即复发,且该疾疗程长,患者多因经济或疗效不佳等原因不能坚持用药,终成顽疾。
医徒认为凡是问题终有解决的办法,他决定解决这个难题后再去他地。他想,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不能承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的,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廉价的药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他开始研究本地盛产哪些药材,经过数十天的收集,他发现该地盛产一种水生植物,它善利水渗湿。医徒采了一些单独煎水给一些患者喝,其中病情较轻者效果很好,而水湿症重者效果不佳。
医徒让重症者自愿买茯苓、白术等其他利水渗湿之品一起煎服,见效颇佳,待症状减轻后再仅用泽泻及一些当地能采集的草药调服,该法不仅水肿消的快,花钱也不多,患者可自行采集遍地都是的泽泻长期煎服。
这一方法得到了周围郎中的认可,他们请医徒为这种药草取名,医徒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就依其功用而取名泽泻吧。”
⊙文中内容仅供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编辑:沛宝
两性疑问,产品咨询欢迎拨打--
投稿或你有故事,欢迎给沛宝留言联系哦
戳这里,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