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布病发热西医无策,中药一剂退烧三剂肝功恢 [复制链接]

1#

一直以来,很多人喜欢拿中西医来对比。甚至有的人对中医还存在质疑,特别是西方的国家一直不认可中医。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了国粹。中医在医界上的地位是不可估量、毋容置疑的。中医主要以藏象生理学、经络腧穴学作为基础学科。而西医则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他们的诊治的方式也尽是不同。中医看病主要通过问闻望切四诊合参的方式。而西医更多的是依靠医疗设备多疾病作出判断。如果你非要分个高低的话,西医出身后学中医的我更倾向于中医。

在此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病例

患者如某,男,35岁,牧民。因“腰痛,纳差8天,发热2天”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T):39.4℃脉搏(P):次/分呼吸(R):22次/分血压(BP):/60mmHg,神志清,精神差,头颅正形,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罗音,心率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踝关节水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生化:白蛋白,32.5g/l,ALT谷丙转氨酶91.0U/L,AST谷草转氨酶,.2U/L,GLU葡萄糖,6.60mmol/l。l,HDL-C高密度脂蛋白,0.27mmol/l,TG甘油三酯,4.59mmol/l。尿沉渣:尿隐血(++),尿蛋白(++),镜检红细胞(13个)。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当时患者以“发热待查,急性肾炎?”为收住入院。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胸部,泌尿系CT,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呼吸道病原物检测,结核抗体等一系列检查之后,明确排除了肺炎,肺结核,泌尿系,消化道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因入院时有明显的夜间高热,腰痛,大汗淋淋等不适,肌肉注射解热镇痛药后仍无法退烧。因患者感染指标高,需而使用了常规抗生素治疗,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甚至使用激素冲击等治疗,患者不但未出现病情好转,反而出现了进行性的肝损害,加用了保肝药物。患者辅助检查如下:

使用中药前

根据病史,症状,一系列的排除诊断,以及患者发热类型(波状热),高度怀疑布病,把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确认布病,经西医规律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到了如此地步,脑海中突然出现了试试中药的想法,于是拿患者同意后开始了采集中医病史资料。中医四诊合三情况:患者高热,汗出初,腰痛肢酸,胸闷,腹胀,纳差,小便短*,舌苔白厚且*,脉滑数。考虑热在气分,湿热病重症,给予甘露消*饮加减,处方如下:

本方主治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湿热交蒸,则发热、肢酸、倦怠;湿邪中阻,则胸闷腹胀;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甚或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为湿热稽留气分之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方中用茵陈、*芩,其中茵陈善清利湿热而退*;*芩,*连清热燥湿,泻火解*。诸药相合,正合湿热并重之病机,共为君药。湿热留滞,易阻气机,故臣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行气化湿,悦脾和中,令气畅湿行;大青叶,芦根,连翘等药,合以清热解*,穿山龙抑制布氏杆菌,莱菔子,鸡内金消食导滞,帮助脾的运化功能。

最神奇的是,用药第一天晚上就退热,从第二天开始再也未发烧,胸闷,腹胀,腰痛等诸症明显好转,故除了补液,营养支持外,其余的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保肝药一律停服。

用药后第四天复查的肝肾功能,PCT,CRP结果

比较使用中药前后的化验结果及病人的症状后,不难发现有了很大的变化。于是,第五天患者高兴的带中药出院。一周后复诊时的化验结果如下:

总结: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具备整体观念的特色,它就不会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医学,具备了整体观念若是还不具备动态的性质,那么,这种理论也就还没有完全把握到中医学的真谛。在日常诊疗中,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西医出身后学中医的自己,有时候真的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中医如此神奇的疗效。但是,中医确实这么神奇,诚恳的建议大家:西医不是唯一治病的工具,大家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妨试试中医,说不定中医能挽救被西医判死刑的一条小命!

声明:上述医案,患者均可溯源。医案真实可信,传播才有意义。

支持作者踩下广告???????????????????????????????

dohturM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