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贴敷离不开中药,熟练地掌握中药的性能才能在临床中运用自如,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及有*无*等。
1
四气五味
(1)四气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的特性,四者有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如麻*温、仙茅热、石膏大寒、麦冬微寒。寒性、凉性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温性、热性的药物具有温里散寒的作用。
(2)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每种味都有其基本性能。其中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麻*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木香行气止痛,治疗脘腹胁肋胀痛;甘味有补益、和中的作用,如人参、*芪能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苦有燥湿、泻火的作用,如*连、*柏能清热燥湿,大*能泻下;咸有软坚、泻下的作用,如海藻、昆布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此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味,即涩味和淡味,其中涩味的作用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代表药物如海螵蛸;淡味的药物则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代表药物如茯苓。
(图片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安村镇聚东村卫生室)
2
升降浮沉
升浮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的特性,这些药物大多具有辛、甘和温热之性。
降沉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止咳平喘的特性。这些药物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和寒凉之性质。
有些药物则具有双重性,如麻*既可发汗解表又可降气平喘,川芎“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同时药物的升降浮沉也可受到炮制的影响,如酒炒则性升,姜汁炒则能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外治临证用药时,需要根据病变的主要位置,选用适当的药物和炮制方法,才能上下升降、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正常效应,如病位在头面,往往可选用桑叶、蝉蜕等具有清扬之性的药物;病位在下肢,则可选用牛膝、薏苡仁、木瓜等具有下沉之性的药物;病在表可选用桂枝、防风等祛表之药;病在上部就可以使用*酒调配药物以引药上行。
(图片来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临淄红梅诊所)
3
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的特性。如杏仁归肺经,朱砂归心经,人参归脾、肺、心、肾经。如柴胡一药,主入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如病位在此四经,则可在外治药物的配方中加入柴胡,引他药入经;盐主入肾经,治疗水肿、二便不通等病证时,外治药物中常以盐水调和引药入肾。
(图片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洪寨村第二卫生室)
4
有*无*
古意“*药”,指药物的偏性,是非常广义的,因为大多数的药物都有偏性,因此《周礼?天官》中对医师的职责描述即是“医师掌医之*令,聚*药以供医事”。《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三品,就是根据药性的有无*来区分的。而后世的“大*”、“小*”则主要侧重于用药安全,指药物具有一定的*性或副作用,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常见的*性较大的药物有附子、草乌、半夏、马钱子、雷公藤、巴豆、天南星、洋金花、苍耳子、蟾蜍、斑蝥、生硫*、罂粟壳、水银、水蛭、苦杏仁、白果等。
文章来源书籍《常见病中药外治疗法》,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责任编辑: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