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天一味中药皂角刺 [复制链接]

1#
每天一味中药——皂角刺皂角刺的功效

皂角刺,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

入药部位:干燥棘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胃经。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功效:消肿托*,排脓,杀虫。

皂角刺的作用主治:

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药材性状:

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cm或更长,直径0.3-1cm;分枝刺长1-6cm,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1-0.3cm,常带有尖细的刺端;木部*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气微,味淡。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木部*白色,髓呈海绵状淡红棕色,周边棕紫色或棕褐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相关配伍:

1、乳痈:皂角刺(半烧带生)半两、真蚌粉三钱。上药研细。每服一钱,酒调下。(《仁斋直指方》)

2、产后乳汁不泄,结*:皂角刺、蔓荆子各烧存性,等份为末,温酒服二钱。(《袖珍方》)

3、疮肿无头:皂角刺、烧灰阴干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花子三五个,煎药送下。(《儒门事亲》)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