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别录》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Agastacherugosa(Fish.etMey.)O.Ktze和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藿指豆叶,大豆叶,也是低贱、卑贱的意思。如生活困难用藜霍苟充来形容。20世纪40年代有把生长在南亚的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引种在海南、广东,它的叶片厚,芳香很浓,相对原来的藿香而称广藿香。而原来的藿香称土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表,止呕。
芳香化湿。治疗湿阻中焦最广泛。它药性微温,所以不管偏寒偏热,都适合,温不热,燥不烈。相对说偏寒的好些。解表。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但解表力量不强。它对外有风寒,内有湿浊可表里同治,这点类似香薷,但香薷解表优于化湿作用,而藿香化湿作用优于解表作用。所以在感冒表证重时用香薷,如果湿浊中阻重时用藿香。在外感风寒内伤湿浊,尤其暑天常见,可治。有的书上把解表叫解暑,不准确,应是解表和化湿在暑温证中的一个综合运用。它有一定的止呕作用,它最适合的是湿浊中阻引起的恶心呕吐,其他原因的不常用。藿香叶作用强些,梗作用非常平淡,轻证用梗。
1.芳香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证。本品为芳化湿浊的要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半夏等配伍,如不换金正气散。
2.解暑发表,用于暑湿证及湿温初起。藿香性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对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恶泄泻者,可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每与清热祛湿的滑石、*芩、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丹。
3.止呕,用于呕吐。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最为适宜。常与半夏配伍;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参、白术等。
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异回香醚等。具有抗真菌、胃肠解痉、促进胃液分泌、止泻、镇痛、镇吐等作用。
1.广藿香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薁醇、广藿香吡啶、表愈创吡啶,以及多种倍半萜;此外尚含生物碱类、*酮类化合物。本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广藿香酮有抗真菌作用。本品还有抗菌、发汗、止泻、扩张血管作用。
2.除广藿香外,尚有其同科不同属植物土藿香的地上部分作藿香药用,并有较长历史,但二者在性状、气味、所含成分上均有所不同,其质量则以广藿香为优,目前为藿香的正品,而土藿香多作为地方性药物使用。
3.藿香叶偏于发汗,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芳香气盛,夏季还可泡汤代茶,作化湿和中饮料
1.用于湿浊阻中证。本品气味芳香,具有良好的芳化湿浊,醒脾快胃作用。故常用于湿浊阻中,脾失健运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恶泄泻,身体困倦者,且多与苍术、厚朴等化湿行气药配伍。本品辛散而不偏于峻烈,微温而不过于燥热,故又常与清热药配伍,用于暑湿、湿温之湿热阻中证。若湿重于热所致身热不扬,肢倦身重,胸腹痞闷,口腻不渴者,常与化湿、利湿之品配伍。如《感证辑要》藿朴夏苓汤,以之与厚朴、茯苓等同用。若湿热并重,身热困倦,胸闷腹胀,溺赤便结,舌苔*腻者,常与滑石、茵陈、*芩等清热燥湿及清利湿热之品配伍。
2.用于外感风寒。本品辛温芳香,外可透毛窍,散表邪,内能化湿浊,快脾胃。故常用于暑天外感风寒,内伤湿浊而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腹胀脘闷,呕恶腹泻,苔腻者。宜与解表化湿药配伍使用。如《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以之与紫苏、白芷、厚朴等药同用。
3.用于呕吐。本品既能醒脾和胃,又能止呕,故凡呕吐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使用。又因本品长于化湿,对湿浊阻中所致的呕吐尤为适宜。若寒湿阻中,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常与丁香、半夏等温中止呕药同用;湿热阻中,恶心呕吐者,宜与*连、竹茹等清胃、止呕药配伍;脾胃虚弱,恶心呕吐者,宜与人参、橘皮等补气健脾药及理气和中药配伍;妊娠恶阻,恶心呕吐者,宜与砂仁、紫苏等和胃安胎药配伍。
煎服,5~10g。鲜品加倍。
弘济堂中医
明医坐堂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