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有一整套以盐为其内涵的防病、治病、疗伤、养身的医疗和保健方法,以盐入药,以盐制药,以盐治病,以盐养生,使盐成为了养生与治病的重要法宝。
一、盐的作用
盐味咸,咸味入肾,属水,在四气属性上偏于寒凉。《内经》明言:“咸味涌泄为阴”。一般来说,盐的功效及作用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软坚、润燥、补肾、凉血、平肝潜阳、利水退肿。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指出:“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一语道破了盐既可养生,又可致疾,亦可治病的辩证关系。
李时珍接着论述道:“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积聚结核用之者,咸能软坚也。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诸风热病用之者,寒胜热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能润下也。骨病、齿病用之者,肾主骨,咸入骨也。吐药用之者,咸引水聚也,能收豆腐与此同义。诸蛊及虫伤用之者,取其解*也。”可见,盐的治疗作用甚广甚大,值得我们临床重视。.
二、盐制中药
中药往往需要炮制,而其中之一即是用盐制中药。部分中药经过盐制后,可以增强药物的性能和作用,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因为“盐制入肾”,这是中药炮制的理论之一。比如,明代医家陈嘉漠在《本草蒙签》中指出:“……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入肾用盐……”。
一则,取盐的润下作用。车前子、泽泻等药有利水、渗湿、通淋作用。若能经过盐制,这些中药可以借助盐的润下作用,增强其功能。
二则,取盐的入肾补肾作用。一些补阳药如补骨脂、沙苑子、杜仲,其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若能用盐炮制,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纳气或补肾固精的功效。一些平肝息风类中药,如蒺藜子、石决明等,经盐制后,能引药入肾,增强其补肾疏肝明目的功效。
再如,益智仁“生品入脾,盐炙入肾,生熟有别”,其生品辛温而燥,主归脾经,擅长温脾止泻、收摄涎唾;盐炙后则辛燥之性缓和,主入肾经,以温肾固精缩尿为主,擅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三则,取盐的走血、治血热作用。*柏能泻火解*,知母能滋阴降火,以盐制过,则可大幅提高其滋阴、降火、清热的功效。
.三、生理盐水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既不能缺水也不能缺盐。盐在临床上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医院救治病人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段。
因为生理盐水可以补充人体细胞内、外电解质的丢失,并维持细胞内、外电解质平衡和渗透压平衡,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需要。
比如,若临床见呕吐、腹泻、大汗、大面积烧伤或手术后欲食不足,以及各种中*而引起严重失水、休克时,一般都要注射生理盐水。
由此可见,中医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取得了与现代医学非常近似的成果。
.
四、民间用盐验方
老百姓也知道盐有医疗作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用盐治病的验方。
比如,用盐水煮茄根,治脚气病;喝盐开水,可以治便秘;以淡盐水洗眼睛,可治沙眼;以淡盐水漱口,可治咽喉炎;用盐水洗头,可防治头发脱落;误吃有*食物,喝点盐水,可解*;用布包炒热的盐擦腋下,可去除狐臭;热盐水泡脚,可去脚臭;将盐炒热布包,外敷疼痛部位,可解除疼痛;吃多了胃胀难受,可用浓盐水催吐;盐与大葱白同炒布包外敷下腹部,可治大小便不通;盐与生盐同炒布包外敷胃脘,可治胃寒疼痛,等等。
.五、古人用盐治病
古代医家典籍中,不乏其以盐或以盐配药治疗各种疾病的药方。以下举些例子,以见中医用盐治病非常灵活。这些古人的临床经验弥足宝贵,建议收藏,必要时可以救急。
卒中尸遁:其状腹胀,气急冲心,或块起,或牵腰脊者是。服盐汤取吐。(《孙真人方》)
尸*:下部蚀疮。炒盐布裹,坐熨之。(《药性论》)
*急中恶:盐一盏,水二盏,和服,以冷水之,即苏。(《救急方》)
中恶心痛:或连腰脐。盐如鸡子大,青布裹,烧赤,纳酒中,顿服,当吐恶物。(甄权《药性论》)
中风腹痛:盐半斤,熬水干,着口中,饮热汤二升,得吐。(《肘后方》)
脱阳虚症: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炒盐熨脐下气海,取暖。(《救急方》)
心腹胀坚:痛闷欲死。盐五合,水一升,煎服,吐下即定,不吐更服。(《梅师方》)
酒肉过多:胀满不快。用盐花搽牙,温水漱下二三次,即如汤沃雪也(《简便方》)
干霍乱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出冷汗三大斗许,气即绝。用盐一大匙,熬令*,童子小便一升,合和温服,少顷吐下,绝气复通,即也。(柳宗元《救三死方》)
霍乱腹痛:炒盐一包,熨其心腹,令气透,又以一包熨其背。(《救急方》)
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灸盐上七壮,即苏。(《救急方》)
肝虚转筋:肝脏气虚,风冷抟于筋,遍体转筋,入腹不可忍。热汤三斗,入盐半斤,稍热渍之。(《圣惠方》)
一切脚气:盐三升,蒸热分裹,近壁,以脚踏之,令脚心热,又和槐白皮蒸之,尤良。夜夜用之。(《食疗本草》)
脚气疼痛:每夜用盐擦腿膝至足甲,淹少时,以热汤泡洗。有一人病此,曾用验。(《救急方》)
病后胁胀:天行病后,两胁胀满,熬盐熨之。(《外台秘要方》)
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药性论》)
小便不通:湿纸包白盐,烧过,吹少许入尿孔中,立通。(《普济方》)
气淋脐痛:盐和醋服之。(《广利方》)
二便不通:盐和苦酒敷脐中,干即易。仍以盐汁灌肛内,并内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家藏方》)
明目坚齿:去翳,大利老眼。海盐,以百沸汤泡散,清汁于银石器内,熬取雪白盐花,新瓦器盛。每早揩牙漱水,以大指甲点水洗目,闲坐良久,乃洗面,名洞视千里法,极神妙。(《永类钤方》)
齿动:盐半两,皂荚两挺,同烧赤,研。夜夜揩齿,一月后并瘥,其齿牢固。(《食疗本草》)
齿龈宣露:每日噙盐,热水含百遍,五日后齿即牢。(《千金方》)
齿疼出血:每夜盐末厚封龈上,有汁沥尽乃卧。其汁出时,叩齿勿住,不过十夜,疼血皆止。忌猪、鱼、油菜等。极验。(《肘后方》)
风病耳鸣:盐五升蒸热,以耳枕之。冷复易之。(《肘后方》)
目中泪出:盐点目中,冷水洗数次,瘥。(《范汪方》)
目中浮翳:遮睛。白盐生研少许,频点屡效,小儿亦宜。(《直指方》)
小儿目翳:或来或去,渐大侵睛。雪盐少许,灯芯蘸点,日三、五次,不痛不碍,屡用有效。(《活幼口议》)
面上恶疮:五色者,盐汤浸绵疮上,五、六度即瘥。(《药性论》)
手足心*:风气*肿。盐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立瘥。(《肘后方》)
蜈蚣咬人:嚼盐涂之,或盐汤浸之,妙。(《梅师方》)
蜂虿叮螫:嚼盐涂之。(《千金方》)
解*蝇*:乌蒙山峡多小*蝇,生*蛇鳞中,啮人初无感觉,渐痒为疮,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盐少许,即不为疮。(《方舆胜览》)
*蛇伤螫:嚼盐涂之,灸三壮,仍嚼盐涂(《徐伯玉方》)
痔疮漏疮:白矾四两,青盐四两,为末,猪尿脬一个盛之,阴干。每服五钱,空心温水下。(《赵氏经验方》)
历史上以盐配制的药方甚多,在此不必一一例举,仅从以上举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盐的确能治病,甚至是治疗急病重病。
.
六、以盐为引
临床上应用某些中成药时,需要用淡盐水来送服。其方法是:用少许盐粒放进开水中,化成淡盐水,吃中成药时即用此淡盐水送下。或者,用生理盐水送服中成药亦可。其作用是:引药入肾,同气相求。
一般来说,一些补肾的中成药多要求用淡盐水送服。比如,六味发*丸、金匮肾气丸、滋肾育胎丸、知柏地*丸、金锁固精丸,等等。
.
七、隔盐灸法
盐入肾,隔盐灸即取其入肾之功,能能固摄肾气。另外,我临床常肚脐隔盐与附子灸法,更能补肾。
其法:生附子适量,研极细末,加白面少许调匀,用*酒调成一元硬币大小的薄饼,中间扎数孔,晒干备用。可先用细盐填满肚脐,上盖附子饼,再用绿豆大艾柱施灸。肚脐隔附子灸法能借附子与艾火之力以温通阳气,更兼细盐引入肾中,更增其培元固本之效,能治许多大病重病。凡久病入肾者,皆可用此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点赞赚钻最高日赚数百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