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管员的岗位职责?
答:1、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
2、储存药品的相对湿度为35%~75%。
3、在人工作业的库房储存药品,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绿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待验收药品为黄色;
4、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5、搬运和堆码药品应当严格按照外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药品包装;
6、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无倒置、无混垛情况;
7、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内服药品分开存放,中药饮片分库存放;
8、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储存;
9、拆除外包装的零货药品应当集中存放;
10、储存药品的货架、托盘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破损和杂物堆放;
11、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储存作业区内的人员不得有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12、药品储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储存管理无关的物品;
13、掌握药品进销存动态,坚持货位编号、动态复核、日记日清、盘存核对,始终保持电脑帐与实物相符;
14、注意防火、防盗、严禁在库房内吸烟、点火,下班后及时关灯,关锁门户,不准外人进入库房,确保仓库安全;
15、负责对已验收商品上架陈列工作;
16、严格按照单据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拣货;
17、发货时发现如下问题应停止发货,并报养护员处理:
17.1、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
17.2、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等现象;
17.3、包装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
17.4、药品已超出有效期。
18、每月进行商品盘点,保证进销存数据正确,按月向储运部经理通报药品短、少、损、废情况,做到数据真实,原因明确。
二.保管员的操作程序是怎么样?
三.依据什么收货?何种情况下拒收?
答:依据验收员验收完签字(验收完成发布数据)进行收货入库.如保管员发现实物与验收记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时,应拒收并提报验收员核查,进行错误更正,或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四.药品存放类别原则是什么?
答:1.药品存放时做到药品与非药品分开、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危险药品专库(柜)存放、特殊管理药品应专库(柜)存放、中药饮片应与其它药品分库存放;
2、拆除外包装的零货药品应当集中存放;
3.按其质量特性、标准“贮藏”项下的保管要求,分类存放于合适的库、区;
4、药品贮存温湿度要求,冷库2—10℃;;阴凉库不高于20℃;常温库0—30℃;各库房相对湿度35—75%之间,药品养护人员应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自动监测,每隔一小时检查一次库房温湿度采集情况,如库房温、湿度超出相应范围
五.如何识别中西药、非药品、生物制品?
答: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准字H(Z、S、B、T、F)+4位年号+4位顺序
中成药是Z,化学药品是H,生物制品是S;保健药品是B,体外诊断试剂是T,药用辅料是F.非药品没有“药准字”部分以前生产的药品文号上不能区别是中药还是西药,只能按其成份来识别,这部分药品目前很少.
六.堆码存放药品注意什么?
答:1.药品搬运、堆垛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示标志要求规范操作,怕压药品控制堆放高度,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药品包装;
1.药品按批号集中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药品堆码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七.保管员对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问题报单
答:不合格品销毁作业流程图:
以及提供不合格品计划销毁的整个操作流程的文档记录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