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8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中商情报 [复制链接]

1#

前言

为引导中药材产销衔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商务部于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集中采集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相关信息。目前,系统数据来源于余个中药材产地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7家中药材网站及中国海关。

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旨在客观呈现中药材流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市场运行特点,展望市场发展趋势,为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学术机构提供参考。

年我国中医药新政密集出台,尤其是《中医药法》的实施以及《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年)》的发布,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全国中药材供给规模继续扩大,流通环节资源优化提升,集约化产地加工方式凸显,“互联网+”新型贸易方式兴起,中药材流通市场加快转型升级。

一、年中药材国内市场分析

(一)中药材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年中药材流通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略有下滑。从反映全国中药材整体价格情况的“中药材综合价格指数”(我国种主要大宗中药材市场价格的综合加权)来看,价格指数在年初最高达到点,随后缓慢回落,年底12月31日点位为.80点,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年的年初点位。从价格指数综合分析,年价格呈现小幅波动态势。

具体来看,我国中药材流通市场常见的个中药材流通品种中,个品种价格上涨,个品种价格持平,个品种价格下跌。与年相比,年涨价品种数量减少7%,价格持平品种数量减少12%,涨价和持平品种数量合计下降10%,价格下跌品种数增加48%。

个涨价品种价格平均涨幅为24%(年全年涨价品种平均涨幅为39%),价格涨幅较去年收窄,市场进一步稳定。其中,价格涨幅排名前20的品种,平均涨价幅度为%,与年相比涨价幅度大幅降低,涨价品种多以小品种为主,市场、资本和气候对品种影响较大。

个价格下跌品种价格平均跌幅为13%(年平均跌幅为18%),价格跌幅较去年收窄,整体跌幅不大。其中,跌幅排名前20的品种平均跌幅45%,与去年持平。但是,大宗品种川芎、板蓝根分别下跌42%、36%,药食同源品种柠檬、益智仁分别下跌50%、43%,再加上产新后新货将大量上市,后期下行压力较大。

(二)中药材种植受到政策鼓励,家种品种供应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5%,种植面积达到.89万亩(不含林地和野生药材),家种药材供应量持续增加。

同时,各地推动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年)》,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张,预计到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超过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供应量或将进一步激增。

因此,反映家种中药材价格运行情况的“中药材家种价格指数”(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种家种中药材市场价格的综合加权)年整体下行,从点调整到2点左右,下降.01点,环比下降13.14%。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药材种植品种供应量正在持续增大。

(三)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产能不足,需求稳定增长

长期以来,动物类药材多为野生。由于野生资源稀缺,且逐年枯竭,国家对其实施严格的政策保护,再加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使得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供给出现不足,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价格呈现平稳上升态势。

年,反映野生药材价格运行情况的“中药材野生99价格指数”(我国流通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99种野生中药材市场价格的综合加权)上半年突破点,上行至3点附近,下半年小幅度回调,上涨.4点,环比上涨3.93%。

71个动物类品种中,34%的品种价格上涨,平均涨幅25.41%,珍珠、五谷虫、蝉蜕等上浮较大;24%的品种价格下跌,平均跌幅跌16.20%,鹿角霜、龟甲和蟋蟀降幅明显。

(四)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增长主力

年,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相关品种需求总量增长率为9.5%,远高于非药食同源品种。随着中药饮片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布局药食同源类产品,将一些滋补类药材用于食品、保健食品,从而刺激此类药材销量不断增加。

据阿里健康发布的《年度健康消费报告》显示,40岁以下人群已成为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在消费人群中占比达72%。同时,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也直接刺激了药食同源产品的消费。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人参、三七、枸杞子、花茶等药食同源品种近两年保持了8%以上的销售增幅。

二、年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分析

(一)国际市场回暖,中药材进出口量齐增

年,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带动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增加,全年中药材出口数量22.35万吨,同比增长9.51%,但受国内部分药材价格下跌影响,中药材平均出口价格大幅跌至5.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0.72%,中药材出口额11.39亿美元,同比微降2.23%。我国出口的主要品种有人参、枸杞子、肉桂、红枣、茯苓等。

年,我国进口中药材9.10万吨,同比增加13.62%,平均进口价格2.87美元/公斤,同比上涨14.15%,中药材进口总额2.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69%,远高于我国货物进口额18.7%的同比增长。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种有龙眼、西洋参、鹿茸、西红花、乳香、没药及血竭等。

(二)传统市场稳定,亚洲仍为进出口主要地区

年,我国向亚洲地区出口中药材18.54万吨,出口额9.71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0%。其中,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市场,主要出口品种有人参、枸杞子、茯苓、半夏、地黄等。年,日本超越中国香港成为我中药材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出口占比达21.67%。我国对欧洲、北美洲等地区的出口占比则相对较小。

我国从亚洲地区进口中药材8.26万吨,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量的90.77%;进口额1.64亿美元,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额的62.79%。亚洲地区的主要货源国家为泰国、印度尼西亚和伊朗等,主要品种有龙眼,番红花,乳香、没药及血竭等。

(三)“一带一路”助力,带动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

年,我国对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中药材出口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出口量分别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量的13.70%和34.01%,同比分别上升80.33%和51.43%,出口金额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8.35%和25.89%,同比分别上升54.40%和38.35%,远高于我国中药材出口整体水平。

年,我国对越南中药材出口数量1.39万吨,同比增长.15%,出口额高达1.12亿美元,同比增长.60%,占我国对东盟中药材出口总额的54%,占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中药材出口额的38%。尤其是对越南中药材边境小额贸易发展迅速,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对越南中药材出口总额的88.70%。

(四)贵细中药材进口劲增,人参产业亟待深挖

年,我国中药材十大出口品种为:人参、枸杞子、肉桂、红枣、茯苓、冬虫夏草、半夏、当归、党参、西洋参,以药食两用品种为主;出口额同比增加14.08%,占我国中药材出口总额的44%。

我国中药材十大进口品种为:龙眼、西洋参、鹿茸、乳香、没药及血蝎、番红花、人参、甘草、加纳籽等、龟壳、石斛;进口额同比增长61.07%,占我国中药材进口总额的93.13%。其中,鹿茸、人参、西洋参、番红花4种贵细中药材进口额同比大幅增加,占年中药材进口额的39.04%,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进口大品种甘草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大幅减少约40%。

长期以来,我国既是人参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人参的进出口状况却存在巨大反差。年,人参出口额是进口额的8倍,但出口价格却是进口价格的14.33%;人参出口量微弱上升,进口量大幅度增长,进口量同比高达.58%;人参出口平均价格为51.84美元/公斤,同比大幅下降27.32%,出口价格低于国内人参统货交易价。而人参进口平均价格却高达.8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85%,这突显了我国人参产业出口主要是以原料为主,量大但附加值低;而进口人参则主要是价值高的精加工产品,量小但附加值高。因此,亟待在人参产业整合、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精耕细作。

(五)行业标准提升,出口药材质量持续好转

年,我国出口药材整体质量继续提升。全年中药材因质量问题被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扣留和退回44次,相比年的56次、年的次大幅减少。其中,人参因《中国药典》版中增加了农残限量规定,出口质量改善尤为明显。年人参出口退回或扣留次数为15次,年下降至9次,到年全年无扣留和退回情况(含人参粉和人参提取物)。干枣因《中国药典》版中添加不安全添加物、色素和糖精等要求,被扣留和退回情况也大有好转,年14次,年下降到3次。

年,出口中药材因农药残留被退回次数有所下降,从年的31次下降到21次。需要注意的是枸杞子,年被退回10次之多,亟待建立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来保障枸杞子药材质量。

(六)民营企业保持领先,成为中药材进出口主力

年,民营企业在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为70.76%,同比略有下滑,与年持平,占据出口份额之首;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上升至16.34%;三资企业市场份额同比持平。

民营企业在中药材及饮片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为59.46%,占据进口份额之首;国有企业市场份额为17.14%;三资企业市场份额23.40%。

但民营企业的单体进出口实力与国营企业、三资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年,单家民营企业平均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75.0万美元和79.5万美元,国营企业分别是其1.61倍和2.33倍,三资企业则是其1.98倍和2.02倍,虽然平均每家民营企业中药材进口额远低于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但是平均每家民营企业中药材进口数量却远远超过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说明在进口品种或进口价格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研判

(一)中药材品种出现新行情

1.品种价格继续震荡调整。预计年药材走势同年相似,整体震荡调整。其中,家种大宗品种价格难以乐观,小品种、野生品种、动物类品种价格则有望走高。年我国部分地区已发生干旱、洪涝、冰雹、“倒春寒”等气象灾害,需要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