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人分饰多个角色,他这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复制链接]

1#

“李书记,去年我种蔬菜领到了多元钱,今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和增加品种”,贫困户老龙拿着一叠刚领到的钞票,兴奋地向第一书记李飞说。

望着村民们领到钱后,洋溢着欢笑的脸,李飞思绪又回到去年刚发展产业的情景。李飞是重庆市南川监狱纪检监察室三级高级警长。去年3月,他来到南川区骑龙乡道角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陆续了解到,村里先后发展过蔬菜、杨梅、中药材、红豆桫等产业。

但是,产业项目与村实际不匹配,村民信息闭塞,销路不畅通,缺乏市场运作理念等成为制约道角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镇里统一规划种植的亩杨梅,还处于农户自行分散经营外,其余产业项目均已失败告终。村里成立了4个合作社,均没有正常运行,被纳入黑名单,村民对发展产业的信心严重不足。

为切实推动村产业发展,李飞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角色,逐一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从“无”到“有”且逐步壮大。

李飞查看田间茄子长势

调查员:摸清产业发展底数

去年,为切实摸清全村产业发展底数,找准症结,把准脉膊,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为深入了解全村农户种植习惯、种植意愿、劳动力状况等,李飞带着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对全村农户进行逐一走访、了解情况。

当时的道角村路泥泞不堪,入户经常是要穿过杂草丛生的小路。正值盛夏,气温高达38度以上,十分炎热,李飞与驻村工作队员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藿香正气水、水壶成每天随身携带的必备品,错过饭点成为常态,经常是一桶泡面或一根玉米棒子就是一顿饭。

为得到科学论证,李飞自费邀请山泉药物研究所等农业专家来到村进行实地考察,对村土壤、气候等进行分析,提出可种植农产品种类建议;为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深入到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考察,了解当前各类农产品销售行情;到附近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合作社运行模式及近几年来同类产品市场行情。

为得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李飞经常往返于南川、水江与道角村,遇到修路交通管制,一堵就是半天,为了节省时间,李飞出村时经常是车开一半,徒步走一半的路程。通过近3个月的反复调研、考察,初步摸清全村产业发展底路,确定村产业发展项目思路。

引导员:形成村集体发展产业的合力

针对前几年村发展产业相继失败,村集体一班人对产业发展的顾虑,李飞根据考察、调研情况,撰写一份道角村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并且报告发放至每名村班子成员。尔后,再逐一找每名村班子成员反复做工作,讲清当前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要性。

为打消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李飞反复到南川蔬菜批发市场、骑龙、水江等政府食堂,南川各餐馆等推荐村里农副产业,与派出单位南川监狱沟通协调,初步形成订单式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稳定的供销渠道。拿到订单后,李飞与驻村工作队员一道,走村入户,反复向村民进行宣传,并承诺最低保护价,让农户零风险。村民逐渐树立起发展产业的信心。去年以来,全村所有建卡贫困户、10余户种植大户加入到村集体专业合社。

李飞将大米打包销售

业务员:恢复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要发展产业首先要解决产业发展平台问题,针对当前村里农民专业合作社均被纳入黑名单的实际,首先是要重新启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通过反复论证筛选,决定重新启用村集体合作社重庆市南川区浩世农业股份合作社,由村集体自主经营。

由于合作社恢复正常运行涉及到多个部门,且还要上报审批,李飞与驻村工作队一道,驾驶私家车,先后多次往返道角至水江税务大厅、南川办事大厅、南川市场监督局等单位办理相关业务,经过近一个月,合作社终于正常恢复运行。

村民长期以来都有种植红苕、玉米、稻谷的习惯,但品质不高。

李飞在不改变村民种植习惯的基础上,注重在改良农产品品种上下功夫,结合本村土壤特性,先后引进沙地蜜薯、紫薯、金科糯玉米等优质品种,产品的销售价格也由几毛钱一斤到几元钱成倍提高;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针对村土壤特性,创立道角冷沙油米特色品牌,产品销售价格也是得到大幅提升。

李飞向农户说明存折上每一笔粮食销售的进账

技术员:提升村民产业发展技术水平

针对村民种植技术低下的现状,李飞先带头学习相关种植技术。一是自费购买了蔬菜、优质稻种植、杨梅种植的书籍,利用晚上等工作之余时间,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相关种植技术,当好村民的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员;二是协调邀请相关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定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去年,桥骑路正在提档升级改造,道路施工,道路泥泞不堪,普通车辆无法通行,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外面的运输车辆根本就不愿到村运送蔬菜,即使有个别愿意来的,运输费用也是成倍上涨。为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李飞自费购买一辆二手面包车,亲自担任驾驶员,免费帮助村民往外运送农产品。

销售员:打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农产品销售问题是发展产业的关键环节,如果种出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势必给村民造成损失,增加贫困户返贫风险。

为打开销路,李飞与驻村工作队带着合作社销售人员一道,带着农产品样品,跑市场,跑单位食堂,对接销路问题;甚至摆起摊销售,经常是一蹲就是一天。通过契而不舍的努力,合作社终于打开市场销路,全村农产品实现零滞销。

帮助农户销售蔬菜

为打造可持续的村产业发展模式,李飞紧盯村集体合作社人才培养,多次协调组织合作社参观学习规模化产业发展基地,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选派村有创劲的年青人参加参加电商平台等培训;带领合作社销售人员对接销售渠道。让合作社成员逐步接管起合作社种植、加工、销售整个环节,近一年的时间,先后指导合作社建立完善合作社组织架构、修订完善合作社章程,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接机制,培育产业计划制定人员、产品包装人员、种植技术能手、产品销售人员等种植、加工、销售整条产业链人员近10余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步入正常运作状态。

目前,全村按照研究制定的“一长一短”(“长”是指持续抓好周期长的杨梅产业,“短”是指我们的着力发展易上手、见效快的蔬菜和道角冷沙油米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订单式农业发展模式,以“合作社+贫困户+普通农户大户”的种植模式,采取“六统一”,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品种、统一规划种植区域、统一规划种植面积、统一购买种子和培育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上门收购,建立起稳定的供销渠道,村里按需种植,并承诺最低保护价,让农户零风险。仅今年上半年来,合作社通过订单式销售蔬菜4万余斤(目前还在持续销售中),道角冷沙油米1万斤;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大米、杨梅、杨梅酒等产品余斤,村集体合作社累计收益4万余元。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彭光瑞实习生严梓尹通讯员吕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