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加大投茶量,闷泡后不苦不涩的武夷岩茶,存
TUhjnbcbe - 2025/5/23 20:57: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约了几位朋友过来喝茶小聚。

期间,A君起了开头,聊到了网上很火的话题——“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闻里讲,有人为了方便停车,一口气买了小区的七八个车位,可以直接横着停!”

常常停车是个老大难的A君,对此心羡不已。

一旁的C君听到这话题,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时间,C君和他的老板到外面喝茶。

那天,泡的据说是某泡天价茶,数字今年达到了五位数。

而,那位茶掌柜却特别的大方,泡茶时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盖碗内,满满当当的投满了茶,合盖时用力往下压了压,才能盖上杯盖。

看那投茶量,估计一下子,往标准盖碗里投入了10g+的干茶。

“投茶这么多,那位老板娘不怕一下子把你们齁死吗?”A君不解的问到。

C君话锋一转,“这事怪就怪在这里,哪怕投茶这么多,那泡茶闷出来也不苦不涩。”

加大投茶量,闷泡后还能不苦不涩,这很不现实哇!

《2》

经过闷泡,还能还能不苦不涩的岩茶,会存在吗?

以麻花这些年的喝茶经验,这样的情况很少出现。

要知道,不苦不涩不是茶。

茶叶里面可溶于热水的滋味物质,主要有三大类。

茶多酚,味涩。

咖啡碱,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鲜爽。

为茶汤带来苦涩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在茶叶里广泛分布。

但凡是茶味物质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时间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不苦不涩的情况。

除非,这是款内质极其单薄的劣茶。

任凭再怎么泡,都泡不出味道。

虽说不苦也不涩,但也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韵味不显。

对着这样空洞无味的茶,实在无趣!

《3》

话说回来,C君那天和老板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场面的劣质茶?

是的。

当今的岩茶圈,很多人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

经过闷泡后,不苦不涩是好茶的标志。

其实不是,这纯粹就是误解!

哪怕是山场再好,工艺再好的岩茶,闷泡后依旧会出来苦味和涩味。

并且,这样的苦涩味,对于岩茶新手来说,根本吃不消。

牛栏坑肉桂,作为武夷岩茶顶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时一下子奢侈的试了两款。

那两泡货真价实的“牛肉”,山场正,发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当时喝茶时,褪火还没有完成外,一切都处于尽善尽美的状态。

一款桂皮香纯正,香气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还多了几分花果香气。

总的评论,那两泡“牛肉”,不论是香气和滋味,表现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冲后,面对这样的难得的好茶,麻花却有些招架不住了。

毕竟,在空腹的状态下,一连喝了好几杯被闷了两三分钟,浓酽苦涩不堪的茶,胃里实在难受。

虽说,能从这浓重的茶汤里,感受到是铺天盖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带刚的汤感,但这汤水里的苦涩味,实在让人有些喝得发木。

喝到了后几水时,除了闻香,已经是喝不动了。

可见,像“牛肉”这样自带流量的顶级岩茶,经过闷泡后,也会出现苦和涩。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价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后,还不会被闷苦闷涩,根本就是不可能!

《4》

武夷岩茶的冲泡,到底该投多少茶合适?

关于岩茶的冲泡,麻花推荐大伙采用8g的投茶量。

ml的标准白瓷盖碗内,投入8g干茶,按照这样的茶水比例,调整投茶量,能得出适宜大部分人喝茶口味的茶汤。

再往多了投茶,没有必要。

对于武夷山的岩茶来说,大部分山场不错的茶,投茶8克已经足够有滋味,多投茶没有益处。

毕竟,投茶过多,茶水比例失衡,茶容易泡浓,反而影响喝茶的愉悦体验。

回到开篇,在故意加大投茶量的情况下,还特意采用长时间闷泡的方式,实在不能理解。

若真是好山场出来的茶,未免太浪费了吧!

说到底,闷泡属于种极端的泡茶方式。

泡茶时,注水结束后,让茶长时间待在密不透风的环境内,不停的闷泡着。

这样的闷泡,好比是在跑马拉松,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被快速的消耗。

随着泡茶时间的延长,茶叶内部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一股脑儿的释放出来,导致茶汤容易变苦变涩。

喝这样闷出来的茶,就是件纯粹找虐的事。

原本,一泡内质丰富的好茶,在正常冲泡下,可以泡上十来冲,不再话下。

但,同样的一泡茶,采用极端的闷泡方法泡出来,泡上五六冲极其浓酽的茶汤后,后面泡出来的茶味,就落得极其快。

这样闷出来的茶汤,堪比熬中药里的三碗水煮成一碗,浓重不堪。

快出水,可以领略一泡好茶,细水流长的魅力。

而闷泡,则会让好茶的茶汤滋味大起大落,彻底的模样大变!

《5》

面对一泡好茶,懂得的人,会分外珍惜它的茶味。

在泡茶时,用尽所能,泡出最好的风采。

不论是茶具的选择,还是投茶量,泡茶用水,泡茶时间的调整上,都尽力的做到位。

而随意增加投茶量,根本就是不懂茶的表现。

真正的爱茶人,不会这么糟蹋好茶。

毕竟,泡茶又不是煮茶叶蛋,投茶越多越好。

泡茶待客时,若是抓来一大把干茶,放入盖碗内,满满当当的,连杯盖都快合不上。

这样看似“豪气”的大手笔投茶,其实根本就是乱来!

好好的茶,拿来这样随意冲泡,完全不合适。

哪怕是家里再有茶,也经不起这样的任性!

更何况,给客人喝一杯,闷了许久也没有滋味的茶,未免太怠慢。

闷泡后不苦不涩的茶,根本就不值得吹嘘。

这是彻头彻尾的败笔表现!

《6》

现在市面上定价并不低的岩茶,为什么有的茶商,在不断的增加单泡克数?

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

在营销学上,有个关于卖牙膏的经典案例。

把包装开口的直径再扩大几厘米,次月的销量能增加30%。

泡袋包装的岩茶里,由8克调整为10克,不经意间,就能做到销量大增20%。

从商业角度而言,这妙计,实在堪绝!

但对于好茶来说,这样的单泡加量装,并非好事。

在盖碗的大小没有调整的情况下,投茶量增多,泡出来的茶汤容易变浓。

喝了多年茶,喝茶口味偏重的老茶客来说,这样茶汤滋味浓酽的茶汤,勉强尚能入口。

但对于新手来说,这般浓重的滋味,可是不能承受之重。

试想,一杯又浓又苦的茶,能有多少人喝的惯?

这样鼓吹加大投茶量的做法,根本就是在搅混水。

原本一派海晏河清的岩茶,正是被这样别有用心的人,搅了局!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大投茶量,闷泡后不苦不涩的武夷岩茶,存